×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论点共享

西方文化有两大来源,一是希伯莱的基督教,二是古希腊文化。前者神人分离、人与世界分离的思想,后者灵肉分离、感性理性分离、人与自然分离的思想,共同形成了西方的二元论: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现实与理想、自己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分裂,由此而发展起西方的近现代文明: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民主法治,科学技术。而中国人与此不同,他们取消一切矛盾对立,主张一元论(或称整体思维、混沌思维):天人合一,齐万物,齐生死,混淆感性理性、本体现象、灵与肉,由此他们感到洞察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恢复了生命原始的活力,所以,觉得轻松喜悦。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解脱之道,只在吃饭穿衣等世俗之中便能获得自由。禅理就在生活之中,离开了生活便没有禅!有个叫杨绂的人离别双亲,到四川拜访无际菩萨,大师告诉他应去拜访家中的反穿鞋子披着毯子的人。他回到家,深夜叩门,母亲高兴急迫中反穿鞋子披着毯子来开门。杨大悟禅理:佛即在家中,日常伦理即见佛心。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佛在家中
    杨蒲离别双亲到四川去拜访无际菩萨
    路上一老者问:“你去那里?”
    “我去拜无际菩萨为师。”
    “与其去找菩萨,不如去找佛。”
    “哪里有佛?”
    “你回家时,看到有个人披着毯子,反穿鞋来迎接你,那就是佛,”
    “是。”
    他依照吩咐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他的母亲听到儿子叫门高兴的来不及穿衣,披着毯子,拖鞋也穿错了脚,冲出来开门,杨蒲见了立刻大悟。
    • good stuff
      • 说的人,就没有悟。
        • 看你这么执着这一辈子不会悟了.
          • 彼此彼此吧,您哪。
          • 我其实是闲的,HEHE
          • 悟又怎样不悟又怎样?
            • 捂就发了
              • 看你也发不到那里去!
                • 是啊,捂的太过,就发霉了。
                  • 您也很闲呀
                    • 我是夜猫子,在网上经常神出鬼没的。
    • 这个故事要参起来可有点难!
      • 这个“参”字到底该怎么参?
        • 许多类似的佛经故事不单单是让你感动一阵子,而是要用来参的,要不然,你可以从类似读这一类的杂志找来大把。参什么?“佛性”,也就是“本性”“本来面目”等等类似这样的名词。如何参?
          就是要参那个不随外界事物变化的、永恒不变的、如如不动的那个东西,也就是在那个“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既非“幡动”、也非“风动”,那个永恒的、静止的、不动的、那个东西。

          很多这样的佛经故事说到当事人看到什么什么花而大彻大悟,看到佛祖拈花一笑而彻悟,什么当头一棒而明心见性,都是指在那一霎那,“看到”了那佛性(本来面目),这个就是“参”。

          另外,从觉悟本性开始,才算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要把那个如如不动的东西在生活中、红尘中常保不丢,这也就是所谓的“入世修行”。

          一点个人见解,请指正!
          • 说的好!
          • 高! 关于入世修行,愿探讨
            国人只关心佛教对达到人生的圆满有何用处,而对印度佛教理论一概不感兴趣。中国本来就没有什么理论家,只有箴言家,如孔子、老子以及明清时诸多的清言作家洪应明、吕坤、张潮、陈继儒、申涵光等。理论的欠缺使得中医一直以经验主义为圭臬;冶炼技术一再失传,只为个别的能工巧匠所掌握;哲学不关心形上学和世界本质的探讨,只热衷于阐释人生现实,因此,中国人拿来了佛教的外壳,抛弃其深奥的理论和“因明”――逻辑思考,换上了中国特色的一套:将悲观主义、痛苦解脱思想变成乐观主义、享乐隐逸思想,不需要禁欲;将“戒――定――慧”的渐修变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国人不愿放弃人生,更不愿为解脱而长期吃苦;将涅槃成佛的目标降低为不脱离人生的慈悲的菩萨和快乐的罗汉境界;将超越人世轮回改为在世俗中解脱,生死即涅槃;将修行简单化为保持淡泊适意的心境;将理论指导变成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需要研读经典,不需要反反覆覆地膜拜佛像,不需要持戒禅定……。
            以上是受大师影响而试图参悟一片注释时参阅到的一端文字,从而又掉入深渊而不悟,请教
      • 论点共享
        西方文化有两大来源,一是希伯莱的基督教,二是古希腊文化。前者神人分离、人与世界分离的思想,后者灵肉分离、感性理性分离、人与自然分离的思想,共同形成了西方的二元论: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现实与理想、自己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分裂,由此而发展起西方的近现代文明: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民主法治,科学技术。而中国人与此不同,他们取消一切矛盾对立,主张一元论(或称整体思维、混沌思维):天人合一,齐万物,齐生死,混淆感性理性、本体现象、灵与肉,由此他们感到洞察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恢复了生命原始的活力,所以,觉得轻松喜悦。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解脱之道,只在吃饭穿衣等世俗之中便能获得自由。禅理就在生活之中,离开了生活便没有禅!有个叫杨绂的人离别双亲,到四川拜访无际菩萨,大师告诉他应去拜访家中的反穿鞋子披着毯子的人。他回到家,深夜叩门,母亲高兴急迫中反穿鞋子披着毯子来开门。杨大悟禅理:佛即在家中,日常伦理即见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