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浙江楼价狂涨 地产商变"倒地商"
中华工商时报
杭州市规模最大的房交会不久前举行,令人意外的是50多家参展商几乎无房可卖,不得不把尚未开盘、甚至连图纸都还没有的“楼盘”拿出来展示。
在更早一次房交会上,钱塘江边距市中心五公里一个名叫“春江花月”的楼盘,尽管沿江房每平方米高达8000元,但消费者仍然拎着成捆的订金排起了长队。
房地产出现结构性泡沫?
在广州、北京等城市房价已下跌的形势下,浙江各地的房价却逆风飞扬,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独特的“浙江现象”:杭州从1999年开始每平方米每年涨1000元,西湖边的楼盘以美元议价,每平方米单价以1000美金起步;宁波的房价涨幅已连续两年高居全国首位,到今年3季度,商品房价格比年初上涨了33%,当地人惊呼房子“涨疯了”;温州、义乌、湖州的土地价格都一度创下纪录,房价无不以两位数的速度飞涨。
当本地人感叹买不起房的同时,温州、台州地区的私营企业主正整幢整幢地“吃”下杭州的高价楼盘。在施家花园,一幢楼整个2单元10套房子全都被丽水人包下了。调查显示,外地购房者占了杭州房产消费大军的三分之一。
随着浙江楼市持续走强,炒楼的投资客越来越多,手法也日益娴熟。拉关系,炒号子,圈图纸房,合同更名等屡见不鲜。投资客一般通过内部关系或排队一口气付掉一套或几套房子的订金,然后坐等房价上涨。如果在办理按揭前将房子转手,一套100平方米、总价50万元的房子少说也可以赚两万到三万元。如果等上一年,按照以往杭州房价平均上涨15%的速度,一年之后扣除各种成本,可以赚五万到八万元,而投资客仅仅投入了五万元订金,或者15万元首付款和一年的按揭款,投资回报率高达50%到100%甚至更高。
杭州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杨炳法说,除了外地“炒楼客”外,杭州本地一些白领、中高收入者也跟风挤入“炒楼一族”。杨炳法认为,炒楼看似火爆,炒楼者在市场利好中加速开发商回笼资金,并从中分得利润,但一旦市场变坏马上就会紧急出货,加速市场崩盘。
开发商变成了“倒地商”
目前政府对土地拍卖进行限量投放,拍卖价不封顶,竞争激烈,很容易拍出天价,进一步推动楼价走高。如温州市采取明标暗投的方式出让地块,开标价为每亩6007万元、中标价为1.41亿元,楼面价格高达每平方米3583元。地价推高了房价,房价反推地价上涨,如此循环上涨,造成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追涨”心理,导致了消费需求的提前释放。
在“追涨”心理刺激下,开发商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动辄圈下上万亩土地在浙江已不是新闻,这种开发规模与其说是小区建设,还不如说是小城镇建设。由于担心地皮越来越少,尽管地价飞涨,不少开发商都会储备大量的土地以图日后涨价出手,开发商变成了“倒地商”。杭州滨江房地产开发公司综合企划部经理张洪力坦言:“房价持续走高,面临压力更大的其实是开发商。”1995年每亩5万元就可以竞得的近郊地块,现在最起码拍卖到300万元一亩,而且有价无货。
房子究竟是不是浙江最为短缺的商品?不全是。除了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凤毛麟角”外,城近郊大面积别墅、排屋则面临销售压力。
浙江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每年下达给浙江经济适用房1000多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但真正建成的数量较少,与老百姓的需求差距很大。记者从杭州市房管局等相关部门获悉,8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仅占整个杭州楼市的10%左右,即便是投放市场的经济适用房,也是面积多在100平方米以上,单价高于3000元,总价不下30万元的房子,而未来3年仅杭州郊区就有超过1万幢别墅、排屋将上市。
房地产缩水谁来“买单”?
浙江房地产业的持续火爆,诱使一些从未涉足房地产的企业也挤进来欲分点“奶酪”。省房地产业协会理事长唐世定说,去年底全省房地产企业已达1764家,但年竣工面积仅1613万平方米,平均每家9134平方米,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
一项调查显示,浙江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占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高达70%。杭州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炳法承认,实际上近几年房地产发展“靠的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一旦房屋滞销,房地产企业将陷入资不抵债境地,大量银行贷款可能成为坏账。
另一方面,消费者购房对银行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有关统计显示,宁波居民购建房的支出已占可支配收入的22%,去年宁波市区预(销)售的商品房,用按揭贷款购房的占了个人购房比重的94%以上,今年的商品房按揭比例也已经突破70%。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过快上涨的房价已造成宁波住宅消费的严重预支。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主任贾生华教授说,住房市场与金融系统有着血肉联系,楼市动荡将直接殃及金融机构,届时银行就是最大的“买单者”和“房东”,这在国内外都有前车之鉴。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2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醒各商业银行严格审查住房贷款,警惕地产泡沫。
绍兴市一家房产公司老总感叹说:“以前银行业务员最喜欢跑的就是房产公司,现在请他们都不来了。银行贷款审批手续比以前严格多了,我们正发动中层干部和财务人员想方设法弄贷款呢。”2002年11月,这家房产公司拍得一地块,去银行贷款时发现,银行拧紧了房贷的“水龙头”。
银行部门为了规避风险,加大了对房产公司的审核力度。浦发银行绍兴支行今年以来各项贷款余额超过了7亿元,但房地产业款总共只有700万元。这家支行的副行长董兢江说:“对那些不符合条件、楼盘销售前景不明朗的房地产公司,在审贷时必须严格控制,毕竟一笔业务就是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如果把关不严,银行很容易被拖下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中华工商时报
杭州市规模最大的房交会不久前举行,令人意外的是50多家参展商几乎无房可卖,不得不把尚未开盘、甚至连图纸都还没有的“楼盘”拿出来展示。
在更早一次房交会上,钱塘江边距市中心五公里一个名叫“春江花月”的楼盘,尽管沿江房每平方米高达8000元,但消费者仍然拎着成捆的订金排起了长队。
房地产出现结构性泡沫?
在广州、北京等城市房价已下跌的形势下,浙江各地的房价却逆风飞扬,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独特的“浙江现象”:杭州从1999年开始每平方米每年涨1000元,西湖边的楼盘以美元议价,每平方米单价以1000美金起步;宁波的房价涨幅已连续两年高居全国首位,到今年3季度,商品房价格比年初上涨了33%,当地人惊呼房子“涨疯了”;温州、义乌、湖州的土地价格都一度创下纪录,房价无不以两位数的速度飞涨。
当本地人感叹买不起房的同时,温州、台州地区的私营企业主正整幢整幢地“吃”下杭州的高价楼盘。在施家花园,一幢楼整个2单元10套房子全都被丽水人包下了。调查显示,外地购房者占了杭州房产消费大军的三分之一。
随着浙江楼市持续走强,炒楼的投资客越来越多,手法也日益娴熟。拉关系,炒号子,圈图纸房,合同更名等屡见不鲜。投资客一般通过内部关系或排队一口气付掉一套或几套房子的订金,然后坐等房价上涨。如果在办理按揭前将房子转手,一套100平方米、总价50万元的房子少说也可以赚两万到三万元。如果等上一年,按照以往杭州房价平均上涨15%的速度,一年之后扣除各种成本,可以赚五万到八万元,而投资客仅仅投入了五万元订金,或者15万元首付款和一年的按揭款,投资回报率高达50%到100%甚至更高。
杭州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杨炳法说,除了外地“炒楼客”外,杭州本地一些白领、中高收入者也跟风挤入“炒楼一族”。杨炳法认为,炒楼看似火爆,炒楼者在市场利好中加速开发商回笼资金,并从中分得利润,但一旦市场变坏马上就会紧急出货,加速市场崩盘。
开发商变成了“倒地商”
目前政府对土地拍卖进行限量投放,拍卖价不封顶,竞争激烈,很容易拍出天价,进一步推动楼价走高。如温州市采取明标暗投的方式出让地块,开标价为每亩6007万元、中标价为1.41亿元,楼面价格高达每平方米3583元。地价推高了房价,房价反推地价上涨,如此循环上涨,造成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追涨”心理,导致了消费需求的提前释放。
在“追涨”心理刺激下,开发商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动辄圈下上万亩土地在浙江已不是新闻,这种开发规模与其说是小区建设,还不如说是小城镇建设。由于担心地皮越来越少,尽管地价飞涨,不少开发商都会储备大量的土地以图日后涨价出手,开发商变成了“倒地商”。杭州滨江房地产开发公司综合企划部经理张洪力坦言:“房价持续走高,面临压力更大的其实是开发商。”1995年每亩5万元就可以竞得的近郊地块,现在最起码拍卖到300万元一亩,而且有价无货。
房子究竟是不是浙江最为短缺的商品?不全是。除了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凤毛麟角”外,城近郊大面积别墅、排屋则面临销售压力。
浙江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每年下达给浙江经济适用房1000多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但真正建成的数量较少,与老百姓的需求差距很大。记者从杭州市房管局等相关部门获悉,8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仅占整个杭州楼市的10%左右,即便是投放市场的经济适用房,也是面积多在100平方米以上,单价高于3000元,总价不下30万元的房子,而未来3年仅杭州郊区就有超过1万幢别墅、排屋将上市。
房地产缩水谁来“买单”?
浙江房地产业的持续火爆,诱使一些从未涉足房地产的企业也挤进来欲分点“奶酪”。省房地产业协会理事长唐世定说,去年底全省房地产企业已达1764家,但年竣工面积仅1613万平方米,平均每家9134平方米,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
一项调查显示,浙江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占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高达70%。杭州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炳法承认,实际上近几年房地产发展“靠的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一旦房屋滞销,房地产企业将陷入资不抵债境地,大量银行贷款可能成为坏账。
另一方面,消费者购房对银行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有关统计显示,宁波居民购建房的支出已占可支配收入的22%,去年宁波市区预(销)售的商品房,用按揭贷款购房的占了个人购房比重的94%以上,今年的商品房按揭比例也已经突破70%。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过快上涨的房价已造成宁波住宅消费的严重预支。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主任贾生华教授说,住房市场与金融系统有着血肉联系,楼市动荡将直接殃及金融机构,届时银行就是最大的“买单者”和“房东”,这在国内外都有前车之鉴。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2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醒各商业银行严格审查住房贷款,警惕地产泡沫。
绍兴市一家房产公司老总感叹说:“以前银行业务员最喜欢跑的就是房产公司,现在请他们都不来了。银行贷款审批手续比以前严格多了,我们正发动中层干部和财务人员想方设法弄贷款呢。”2002年11月,这家房产公司拍得一地块,去银行贷款时发现,银行拧紧了房贷的“水龙头”。
银行部门为了规避风险,加大了对房产公司的审核力度。浦发银行绍兴支行今年以来各项贷款余额超过了7亿元,但房地产业款总共只有700万元。这家支行的副行长董兢江说:“对那些不符合条件、楼盘销售前景不明朗的房地产公司,在审贷时必须严格控制,毕竟一笔业务就是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如果把关不严,银行很容易被拖下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