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江南怀旧游

妈妈对我说:活了大半辈子,凡人一个,没啥大成就。但是不知咋的,前半辈子住过的地方,都成了国家保护的旅游景点了。我乐了:你住过的地方,不也是我住过的地方吗?这次,我得好好怀旧旅游
一下,看看我的故居。


震泽标志性景点:慈云塔

先去我的出生地,苏州吴江震泽看看。那个小镇是我父亲的老家,我出生时候,父母分居在外地大干社会主义,就把我留在奶奶家里,我跟姑姑住在一起。姑姑的家, 以前是富家大院,解放后归公,
分隔成小单元,给普通市民住了。这次回去一看,隔墙都拆了,恢复了往日富家大院的风采,并且成为国家级的旅游景点:师俭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8%E4%BF%AD%E5%A0%82





老家震泽政府没有刻意去开发旅游业,游人不多。但是老式家具布置得很合理,每间房子都能进去看看,在凳子上,床上坐坐。打开每扇门,听到门轴吱呀的响声,推开二楼卧室的窗户,感受夏日穿堂
的凉风。那种感受,就是小时候的生活。只是伸头看看天井,再也找不到当年姑姑养在天井里的小乌龟了。。。





部分室内图片。

后来妈妈去了南浔小镇,我就跟着过去,在南浔住了3年。当时妈妈在南浔中学教书,老师们都住在一个叫红房子的大院里。前几年看朋友贴出江南游记,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不是我小时候住
过的红房子吗?



红房子是刘氏梯号的简称,是刘墉三儿子刘悌青的家宅。刘墉是清代宰相,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说得就是他,是南浔的首富。解放后刘家的产业都归国家,红房子给了南浔中学的教师当宿舍了。我有
幸在红房子住了三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4937964.htm



每个走廊,房间,楼梯,对我来说,都有童年的回忆。


这条小巷连通红房子的侧门。每天我走这条小巷回家。后来读到顾城诗歌:小巷又弯又长,我用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感觉就是在写这条小巷。



当年的后院庭院还在,那颗梧桐树,30多年过去了,好像也没长高。只是西南角的桂花树,已经找不到了。

徘徊在小镇的街道上,熟悉的青石板路面,还是保持原样,只是听不到了爆米花那‘嘭’的一声闷响,那股飘香的青烟,承载着多少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河水静静流淌着,再也看不到载着雪里蕻的小船
来往,也听不到船上小贩和岸上居民讨价还价的声音。虽然还是那条街道,但是失去了市民们最基本的生活情趣,小镇好像也失去了灵魂。


每天上学的路


在这条小河里,我学会了游泳



转眼走到了丝业会馆,那是我小学的校址。当年大堂是学校的礼堂,中间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没有大会的时候,是我们打乒乓球的地方。两边是教室。不知道从何时起,学校搬出了丝业会馆,现在已经
是高级旅馆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473836.htm






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是刘墉的孙子刘承干所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游南浔必去的地方。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不少国宝散落民间,南浔首富刘家就收购了大量的古书,嘉业堂成为近代规模最
大的私人藏书楼。然而日本入侵和国共内战,让这个藏书楼的古籍大量丢失。最有价值的元代明代书籍,到1949年已经不复存在。好在解放后一直保存良好,文革中也没有受到红卫兵的冲击。如
今对外开放,也让我这位一直对小莲庄和嘉业堂有敬仰之心的人,有机会进入参观游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8E%B2%E5%BA%8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4%B8%9A%E5%A0%82%E8%97%8F%E4%B9%A6%E6%A5%BC


大门



藏书楼


御赐牌坊


刘墉家庙

随着父母搬家,我总共转了4个小学,其他的3个学校都拆建得没了踪影。中学也搬到郊外更大的地方,好在中学部分老校舍还一直保留,让我能怀旧一下。最让我感叹的是,当年我和同学种下的一人多
高水杉树,30来年过去后,如今已经长成大树了。





中学校门和礼堂。


初中时期种的水杉。


上学每天走的潮音桥

其实,能让我怀旧的街道和景点,留下来已经不多了,残存的一些标志性古建筑,被旁边的现代化高楼,压得喘不过气来。政府拆除老民居,建了不少假古董,也是泛善可陈。



新建的假古董

不过我也想,当我住在有空调,抽水马桶的现代化居所,凭什么让老街的居民继续他们祖辈的生活呢?难道只是为了满足我的怀旧的需要吗?有多少人还需要这些老建筑呢?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
了,对物质生活不停的追求,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现代中国也不例外。


老家太湖边上的现代建筑-- 月亮湾酒店。 当地人戏称马桶圈

怀旧,无非是对自己过去熟悉生活的再次体验。我为发现儿时的足迹而欣喜,也为丢失的记忆而懊恼。不过,更多的感叹是:中国的确需要发展,在快步向前的时候,我们无可避免会丢失些传统。只是
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关注这片土地的海外华人,能为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些什么,别让我们的后辈对我们说,你什么都没给我留下。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江南怀旧游
    • 清新隽永之气,扑面而来,我不自觉正了正衣冠。
      • 见笑了,人到中年,不玩些深沉,对不起自己的年龄。
        • 年轻时崇尚北方辽阔的天空干爽的气候,搞了加拿大;老了,江南的温吞,才是魂牵梦系的地方。。。。
          • 哟,菜叔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嘛。
            • 霜打的黄叶下透出鲜活的嫩绿。
      • 菠菜太逗了。。。
      • 谢谢捧场
    • 乏善可陈?
      • 我不太喜欢目前开发的假古董。尺度太大,规格太高,不符合当年的规格。
        • 以前小巧?垫步拧腰,噌一声就能上房了?呵呵。
          新的过几百年也是古董。
          • 以前的人们走路乘轿,道路都比较小,而且建筑有规定,民间居所不可超过3开间,屋顶不可有重檐庑殿,超过规定要杀头的。现在旧城改建,道路要通汽车,规模只能扩大。这样也就失去了旧时的韵味。
        • 其实如果要做得好,应该像quebec city一样,保留老城,再在旁边建新城。
          • 的确是这样,丽江古城,乌镇改建,也是遵循这个思路。
            • 最终都是以商业化为主导,土人都搬空了,还是会失去古城镇的风味。
              • 有度就行。毕竟景有了人才能活起来。
                • 是啊,有人批评丽江太商业化了。这次我也去了丽江。的确很商业化,当年茶马古道歇脚的旅店,放着刺耳的流行音乐。但是不这样发展,结局可能更不好,可能被政府开发推平建购物小区了。茶马古道已经成了历史,马帮已经消失,我们怎么可能恢复古城当年同样的内容。
    • 很美。好奇的问:国内那多人怎么没照上人呢?
      • 今年7月底,江南热昏了。没人愿意出来旅游。
    • 艳羡
      • 难得回家一次,这次是顶着大太阳,走了不少地方。双脚都起了水泡。乌镇就没法去了。那是我妈妈的故乡。
    • 这个让我想起了去年的江南游, 苏州美女导游的吴侬软语那真叫一个甜~~~要是配上吴侬软语的江南小调就更美了~:)
      • 宁可和苏州人吵架,不能和xx人说话。
        • 嗯,很形象! 不过,好像杭州的美眉比苏州的嗲~~
    • 真好看。。真羡慕您们江南人。 老农还是Boy 的时候, 那时做火车去上海, 车票有效期7天。火车一过江,眼睛里的景象立刻就不一样了。那时孤身一人,第一站下南京,第二天去无锡,最后一站是苏州。江南好啊~~
      • 自己的家乡,总是最好的。北方的四合院,西部的窑洞,藏区的碉楼,福建的土楼,各有特色。都是跟自然气候结合得很好。
        • 有些东西看着好~~比如,西北的窑洞。。。您去睡一夜试一试? 。嘿嘿。。土跳蚤咬您一身红包包! 这些东西,江南人是无法想象滴
          • 你住过窑洞?我听说冬暧夏凉很舒服。。。
            • 那就下次回国省亲是试试吧.
              • 要是把我咬成红脖子肿么办?那就把你的ID 送给我。。。
                • 没问题啊.
            • 又被党忽悠了。。嘿嘿。。见过哪位我党的同志,进城住了大瓦房后,回去过或思念过窑洞?
              跟比拿大的basement 还难受。。
              • 要看怎么弄。朝鲜泡菜不就是穷人冬天吃的腌咸菜嘛,升华一下,大家不也就觉得是美味佳肴了?
                • 那是因为大鱼大肉吃得太多的缘故
                  • 哪天你老或许住有空调的大房子也住腻了呢?
              • 啊啊,我家就在黄土高坡。
                • 大风从四面“刮”过。。比起江南,真凄凉哦! 唉, 可恶的户籍制度
          • 西北的窑洞没住过,福建的土楼呆过,感觉还可以。
    • 江南真是人杰地灵。
      • 可惜最近发展太快,环境破坏太厉害,少时游泳的小河,被污染得不成样子,要不就给填了。小山头被开采石料消平。
        按照古代的说法,就是断了龙脉。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方。不少以前光秃的丘陵都种上了树木,城市绿化有很大进步。
    • 好美啊
      • 也游览了你的老家北京城,大气。旧时风水先生给帝王找了个好地方做都城。
    • 收藏!每张照片都值得细细品味,加上楼主的解说,更有了灵魂。
      • 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有着深深的感情,每张照片都可以写篇故事。
        哪个房间住着被红卫兵迫害致死的老师,哪个房间收藏着文革时期抄家收来的四旧。。。还有文革后恢复工作的老革命,在我家里吹嘘解放时期接管小镇,并且搬走小莲庄红木家具的故事。。。
        • 那还等什么呀,盼着看故事呢~~ 一定别忘了配插图!
          • 谢谢姑姑的鼓励,工作繁忙,还要养家糊口呢。业余爱好也多,看看有没有时间了。
    • 希望这些地方能被好好爱护:))
      • 是啊,记得北京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过:北京不是毁于战火,而是毁于建设。梁思成教授在解放初北京拆城墙时候说,几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其实中国哪个城市不和北京一样呢。
    • Excellent! Beautifully done. 赞才子思乡情浓浓中国心切切.
      • 主要是想让孩子们亲眼看看她们在中文学校里学到的中国:长城,故宫,炸酱面,小笼包,葱油饼。
    • 一看第一张照片,我就很眼熟。看到最后一张,都很眼熟。但是去看实景时,我还是找不到过去的感觉。老城保护后,除了游客,没有居住的人气,感觉实在不一样。
      我还是隔一两年总会去一趟。
      • 原来是老乡啊。感觉的确不同了,湖州原来的府庙还保留着,但是周围的现代化高楼,把这个城市原来最有特色的一组建筑,压得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 你湖州的?我有段时间常去那里。
          • 我小时候一直随着父母在搬家,每个小镇都时间不长,读中学后父母才在湖州安定下来。也就自认为湖州人了。
            • 湖州挺好,很前卫,当地人的生活也挺浪漫,你懂的。
              20年前我就去那里接私活了。坐小面的,给女朋友买丝绸内衣,而午饭则经常是著名的馄饨千张。
              • 历史上湖州一直富有。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苏指苏州,湖代表湖州。解放后和嘉兴市合并成立嘉兴地区。但是区委领导班子都搬到湖州。后来分开后,区委领导们都不愿去嘉兴。
                你说的浪漫,我还真没什么体会。我只在湖州呆了没几年,18岁出去读书后就很少回家了。自己浪漫的年龄,不在湖州。你说得湖州那些小吃,是不错,这次回家,父母还带我去品尝一下。
              • 祖父辈是出自湖州的,王一品毛笔是祖上的产业,现在还有远房亲戚在那而住。初二时回了次老家(记得有座山,和庙,不知什么名字了),还记得千张包子(是类似于馄饨的,但老爸叫包子),王一品老店的对面(老爸很爱吃,每次探亲都要买回来)。下次回国要去祭一下祖了。
    • 无限向往中,要是最后再来一张您的水墨画,就更好了。。。
      • 有些地方还是挺美的,但是缺少了玉树临风的少年,更少了撑着油纸伞,带着哀怨眼神的姑娘。
    • 拱桥,水乡,古庙,祠堂,掩不住的宁静风情,惹人遐想,以前去看过,真美。
      • 但愿下次回去时候,还能在青石板小路上走走。
    • 太棒啦,家乡的味道。
      • 春茶的清香,夏日的鸣蝉声,秋风的蟹黄,还有冬天妈妈做的丝棉小袄,这就是故乡的味道
        • +1
    • 哦,回国了。不错。
      • 也让在北美长大的孩子们体会一下故乡的风土人情。
        遇到了热情大方的北京大爷,憨厚的藏区导游,还有夜行火车中好奇的陕西大妈,让说着蹩脚中文的孩子招架不住,逃跑了事。
        也让孩子们体会一下38度高温潮湿闷热的江南,还有想尽办法骗人钱财的寺庙和尚。
    • 想起老白的话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多年前吃过观前街乾生元的桂花糕, 现在还记得呢.
        • 我三叔的家就在观前街后面的弄堂里,这次没机会去苏州看看。
          • 才子你有江南风范北国情怀。
    • 写滴好。。。。!越看越像俺只去过几次滴老家。。。。打开地图一看还真近。。。。建筑风格河道环境都像滴很。。。。只是俺老家一切都小你家一号。。。。没名人建筑自然也远没这么豪华。。。。
      • 我也呆过其他小镇,老宅都拆建得没踪影了。这次就没去走走。
    • 欢迎归来,期待继续看到你的回国见闻。
      • 谢谢老友的问候。待我慢慢整理出来。
        • 老农民也期待。。。
    • 每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不知为什么看完后心中会有那么一丝丝的伤感。。。
      • 看着这煤不胜收的江南,想到即将到来的加拿大冬天。。。。。 有忧郁症的请举手!
        • +100
          • 亲耐的格格原来是个 centipede 呀
            • ewwww....
        • 南方的夏天很闷热,冬天很湿冷,以前没有空调和北方的火坑,日子并不好过的。父母说,生活的舒适度,还是加拿大好,无论夏天冬天。
      • 对本民族的历史有缱绻心痛之情感的,必然是正直、善良的人。
      • 说明我已经是个老古董了。其实啊,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选择现在的生活,社会毕竟在进步,当年虽有小桥流水,但是当时的生活的确是贫困,吃饭穿衣都凭票供应,娱乐也就是唱唱样板戏。因政治原因造成家庭悲剧的,当时也太多了。
    • 灵秀隽永,古色古香,身为北方人,一直向往江南温润的味道,你又让我想起张恨水的小说了。。。有一本叫"北雁南飞",描述的江南风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
      • 谢谢你一直的支持。我也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丢失得太快了些。这次我回老家,参观吴昌硕,赵孟頫故居,还有辛亥革命先驱陈英士(陈立夫的叔叔),张静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纪念馆。展馆只有我们一家在看。而麦当劳等店,永远是门庭若市。
        • sigh .... 中华道统 ah ....
          • 而国学大师,气功大师,老中医,以传统中国文化的幌子骗人钱财,到有不少追随者。
    • 有文化底蕴就是不一样。我们那地方,有一个地主的儿子跟我说,破四旧时,他们家仅有的八大才子佳句集被人抄去擦了屁股。现在那里,百年以上的建筑都少见了。
      • 那个年代对中华传统破坏得太厉害了。文革时期红卫兵要烧藏书楼,是当地的农民拿着锄头铁耙,把红卫兵挡了出去。
    • 江浙一带,真"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 看你今天乖,加个福建吧:江浙闽一带,真"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dong3213(笨牛); 18:40 (#8325467@0) reply more
    • 刚看到此文,勾起了我的思乡情结呀。
    • 好文章, 好图片, 最近被微信了好多欧洲照片,国人都去滋润欧洲大陆的旅游业. 个个都成了欧陆艺术和历史的专家。您老这片游记好比酷暑中的一席清风,一杯凉茶, 好啊, 舒心啊,令人向往.再去看看小学的旧址, 听听小时候菜市场的喧闹... 不过估计很难得到孩子批准
    • 太美了,一直很喜欢江南一带,羡慕能在那里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