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成都市青龙街第三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家只有一间店堂,很不起眼的小食店,却天天打拥堂。堂内几张餐桌,座无虚席自不待言。每天午间、傍晚,挟着饭盒等候的买主,都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个小食店,就是著名的“痣胡子龙眼包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久前,店堂门口,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则启事:“本人回店整顿口味和质量,坚决薄利多销,请君品尝。”落款是:“痣胡子本人启”。这则启事一挂出来,不管是吃过这龙眼包子的还是没吃过的过往行人,都要停住脚步,听一听痣胡子的老顾主议论纷纷的义务宣传。

“前一向痣胡子到三分店去带徒传艺,这里包子的质量是有些下降。你看,他一回店就大不一样了!”

“我就信得过痣胡子,他到哪个店去做,我就跟到哪个店去吃。”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痣胡子的龙眼包子,皮薄馅大,包鲜味美,你和别家的包子一比较就明白了。”

“痣胡子在成都算得上包子状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痣胡子为什么在顾客中享有这样高的声誉,他的龙眼包子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事情要追溯到三十年代……

痣胡子本名叫廖永通,老家在华阳县中兴场,祖辈和父辈都以杀猪为生。家中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一九三五年,一场火灾把家中一切化为乌有,全家老小只好到成都来投奔他守寡的二姐。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廖永通,经乡邻——堂倌陈昌贵介绍,进了春熙路《汉口乐露春》餐馆,当了一名不拿工钱只分小费的徒弟娃。从此,他便和水湿行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到两年,乐露春倒闭了。暗中偷学得一手白案好手艺的廖永通失业了,只能靠“打掌子”(在餐馆做零工)和师兄们的偶尔周济混日子,常常是每天一餐的“对时饭”都难得吃上。

一九三八年春的一天,正当他饥肠辘辘在街头踯躅的时候,已享有声誉的骡马市街的厨子抄手店的一位大师兄,约他到花会上合伙开设一个面食摊。大师兄做抄手,廖永通做蟹黄包子,本钱由大师兄垫支。这正是廖永通求之不得的。当时,正值抗战初期,国民党失地千里,党政军机关纷纷内迁,下江人大批涌进大后方成都。廖永通在汉口乐露春餐馆学得的蟹黄包子,正适合下江人的口味,在花会上大显身手。他与川味厨子抄手通力合作,赢得了大批买主,顾客纷至沓来,争相购食。使得他们的小小面食摊,名声大噪。很多人一进入二仙庵草坪的饮食摊贩这里,就急着寻找下巴上长有一颗黑痣的小伙子,认定要买他们的包子和抄手。在花会上的兴隆生意,鼓起了廖永通独自经营包子摊子的勇气和信心。他下决心,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饥饿线上闯出一条生路来。

花会过后,他用花会上赚得的钱,置备了一副担子,一头是盛面粉、肉馅和佐料的小木柜;一头是锅、笼、炉灶,在半边桥摆起了一个专卖蟹黄包子的小摊摊。从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盛夏,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瘦瘦长长、下巴上有颗黑痣的小伙子,系着一条干干净净的围腰,从早到晚在摊子前忙碌着。一边熟练地揉面捏包子,一边笑容满面的接待着顾客。

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

可是,旧社会的饮食生意就是那么好做吗?大餐馆乐露春,尚且因为没有后台靠山而关门大吉,小摊贩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物价暴涨、法币贬值的风波,每时每刻都向廖永通袭来;地痞、流氓、烂兵、黑狗子(对反动警察的卑称)的估吃霸赊,也无时无刻地威胁着这个小小的包子摊子。同时,成都的大餐馆、小饭铺已有很多卖包子的,名目繁多,品种各异,各以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去争取食客。他的小本生意,又怎样在这激烈竞争的场合中争得一个立锥之地呢?

生活的艰辛,竞争的无情,给了他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要活命就要创新,要生存就要创新;用创新去征服食客,用创新去获得自己在社会上的立锥之地。

廖永通认真研究了市面上各种畅销包子的特点,又仔细揣摸了食客的心理,决心在形、色、味上狠下功夫。他取小笼汤包的特点,在综合川味包子的基础上,创制成以小巧玲珑、色鲜味美取胜的小包子,争取受到本地和外省人的共同欢迎。他特地从武城横街成都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永丰面厂,买来雪白的特等精粉,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筋筋吊吊的肉末,加入最好的德阳酱油,汉源花椒,配进味精、绍酒、香油,浇进煨炖得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馅更加细嫩鲜美,入口化渣,他还参照了川味元子的做法,特意拌入了剁碎了的茨菇(荸荠)。这样,他用一两面粉,做成十个指拇大小的小包子。一笼笼的包子蒸熟后,随着升腾的蒸气,香飘四方,立刻把人们的食欲诱发起来。蒸笼一打开,一个个又圆又泡的小包子,每个包子上面冒出一砣粉色的肉馅,活象一个鼓鼓灵灵的龙眼睛。廖永通的包子随即获得了龙眼包子的美名。

廖永通的龙眼包子摊子,一摆到半边桥叫卖,顿时吸引了大批过往行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背着书包念书的小学生,每在放学之后路过这里时,总要在他的包子摊前流连徘徊,甚至馋涎欲滴。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跨进家门口,就嚷着要吃龙眼包子,硬拉着大人前来购买,一口一个,直到美美地饱餐一顿方肯罢休。大人们看见小孩对这包子如此着迷,禁不住也尝它两个。不尝则已,一尝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只往孩子手上送而不往自己嘴里塞了。凡是尝过这龙眼包子的,无不称赞它皮薄馅嫩,爽口香艳,吃了一个就禁不住想吃第二个。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半边桥的龙眼包子,竟成了有钱人家谈吃道饮的新鲜内容。太太小姐不断打发佣人前来购食,并把它作为款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买主接踵而来,廖永通的小小包子摊很快就应接不暇了。于是,他忍痛花高价从舵把子手中,租得半间铺面,老父老母和一个弟弟,都来给他当帮手,龙眼包子店,在半边桥北街正式开张营业了。

“哈!还要什么招牌啊?!廖师兄下巴上那颗长了胡子的黑痣,不就是招牌吗?”

“对呀!廖师兄这颗痣就是活招牌。”

“那就取名叫痣胡子龙眼包子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美食天地 / 温哥华的川菜绝大部份是挂羊头卖狗肉----牌子是川菜、掌勺是广东师傅!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老四川饭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老四川是温哥华名气最大的川菜馆,整天在电视上、报纸上大作广告
    第一次进它的门,说广州话的服务员招呼本人,
    本人有一次点上蒜泥白肉。未几,一盘热气腾腾的蒜泥白肉端了上来。看得我目瞪口呆,怎么一道四川凉菜到这里成了热菜呢?诸位川菜爱好者若不信,不妨前往在西百老汇夹Burrad街的老四川一试便知。

    当然,老四川也并非一无是处,酸菜鱼做得还可以。

    在百老汇Broadway街上,还有一家川菜馆,就在新移民都要去考英语ESL中心往东走两个Blocks,就可以看斗大的“正宗成都川菜”的招牌。

    前往那馆子就餐。一进门,发现里面几乎全部坐的是鬼佬, 我就知道不妙,再看鬼佬门盘子里都是春卷之类的,我就知道完了。无奈肚子饿得
    慌,总不能用麦当劳充饥吧?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问:“小姐,你们这里招牌菜是什么?”“春卷、烤鸭,牛河也不错。”

    大家说说,这是一家什么川菜馆?

    在西区西四路,靠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附近),也有一家招牌打着“蓉城川菜馆”。吃完的结果,又是认识了一个广东老乡。

    本人吃川菜的最荒唐的经历是,在北温3街过了Save On Food往西走数个Blocks,在街边有一家也打着正宗川菜的牌子的小馆。我们一家一进门,见到只有10平方大小的地方,心想这是干什么的?

    “有没得人,老乡?”我说了一句四川话。

    结果从里面出来一个一看就是广东人的妇女,张口结舌的给我说了一句Hello。

    于是,我赶紧换了一句广州话:“你好!”

    那个妇女还是蒙查查(广东话糊里糊涂的意思。),说Hello。

    我马上发挥我的语言天赋,来了一句客家话你好,她还是继续说走了调的Hello。

    这下我被考住了,广州话、客家话都不灵,莫非是加几囊(潮州人)?。我正要开口说英文,她的男人进来了,赶紧用生硬的广州话跟我说上:“食么野?”(吃什么?)

    我想了半天,没有主意。这时候一个鬼佬走了进来,他看见我们,竖起大拇指说:"Hot and sour soup, very good"。 我也只好来了份酸辣汤和炸排骨。

    等我听到他们两夫妻之间说话的时候,我才一拍脑袋,原来他们是台山人!

    哇!台山人可是最老的华侨,他们的祖辈们象《大地恩情》中一样,被卖猪仔来到加拿大修铁路!死了好几万人,修成了横跨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立下了开发BC省得大功!

    一边吃饭一边和老板聊,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他们的确是台山人,是修铁路的后代,来了加拿大好几辈,一直住在唐人街,到了他们这一代才刚离开唐人街。

    那顿饭当然吃得不怎么样,我宁吃汉堡包也不回头。

    不过,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广东人开川菜,是因为川菜在海外名气大,鬼佬也爱吃,所以,在世道艰难之下,开个川菜馆蒙洋鬼子也无可厚非。咱也别跟鬼佬说穿,不过,即使是穿了帮,大鼻子也分不出来什么是正宗的川菜。

    经过本人实地吃饭考察,由广东人开的川菜馆有:Richmond的茅台川菜馆(Westminister上, 过3号路往东、汇丰的东面)、川沪京名菜(Alexander靠3号路)、北温的珊瑚阁 (Lonsdale 夹3rd ST,老板兼大厨是广东人,住在Richmond,每天开四十分钟的车来开馆子。),以及珊瑚阁对面一家装修很漂亮的馆子(名字我忘了,去过两次。) 还有开了好家连锁的重庆海鲜大酒楼(一家在Kingway, Metrotown 对面,还有一家
    在温东,E. Broadway上,这个重庆大酒楼,喝广式早茶还可以,川菜就不堪一尝了。)


    说了这么多,恐怕已经将所有有名气一点的川菜馆都打尽了,也许大家会少兴。

    还好,经过本人馋嘴考查,温哥华还是有两家川菜馆可以尽兴!!!

    一家在本那比丽晶广场(是否眼熟?赖胖子就住在楼上!)的Food Court。名叫巴蜀风,是有一家来自重庆的人开的,不妨点道辣子鸡,够麻辣!再跟前台小伙子说两句重庆话,老乡!

    还有一家是我的至爱,名叫小四川,在本那比和高贵林的交界North Road 和Cottonwood Ave的Corner上。如果你去那里,我本人隆重推荐水煮牛肉、辣子鸡、夫妻肺片、干扁四季豆和豆伴豆腐鱼!吃过从大呼过瘾!

    但是,这个小四川的老板娘态度很糟糕,黑了个脸,对客人总是爱理不理,得罪不少人!我们每次去都是给她陪笑脸。要不是就温哥华就这么一家像样一点的川菜馆,格老子地我再去就是龟儿子!

    以上文字,纯属移民监无聊,供温哥华的川菜爱好者批评、指正!最好指出还有哪一家川菜馆好吃、而本人漏吃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错,错,错。别处不知道,老四川的厨子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除了四川话外,不要说英文/粤语,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看来这位老兄吃起来全是浪得虚名。再说了,这里的菜不改良,餐馆如何生存。BTW:你在四川吃过多少家?
      • 成都市青龙街第三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家只有一间店堂,很不起眼的小食店,却天天打拥堂。堂内几张餐桌,座无虚席自不待言。每天午间、傍晚,挟着饭盒等候的买主,都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个小食店,就是著名的“痣胡子龙眼包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久前,店堂门口,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则启事:“本人回店整顿口味和质量,坚决薄利多销,请君品尝。”落款是:“痣胡子本人启”。这则启事一挂出来,不管是吃过这龙眼包子的还是没吃过的过往行人,都要停住脚步,听一听痣胡子的老顾主议论纷纷的义务宣传。

        “前一向痣胡子到三分店去带徒传艺,这里包子的质量是有些下降。你看,他一回店就大不一样了!”

        “我就信得过痣胡子,他到哪个店去做,我就跟到哪个店去吃。”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痣胡子的龙眼包子,皮薄馅大,包鲜味美,你和别家的包子一比较就明白了。”

        “痣胡子在成都算得上包子状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痣胡子为什么在顾客中享有这样高的声誉,他的龙眼包子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事情要追溯到三十年代……

        痣胡子本名叫廖永通,老家在华阳县中兴场,祖辈和父辈都以杀猪为生。家中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一九三五年,一场火灾把家中一切化为乌有,全家老小只好到成都来投奔他守寡的二姐。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廖永通,经乡邻——堂倌陈昌贵介绍,进了春熙路《汉口乐露春》餐馆,当了一名不拿工钱只分小费的徒弟娃。从此,他便和水湿行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到两年,乐露春倒闭了。暗中偷学得一手白案好手艺的廖永通失业了,只能靠“打掌子”(在餐馆做零工)和师兄们的偶尔周济混日子,常常是每天一餐的“对时饭”都难得吃上。

        一九三八年春的一天,正当他饥肠辘辘在街头踯躅的时候,已享有声誉的骡马市街的厨子抄手店的一位大师兄,约他到花会上合伙开设一个面食摊。大师兄做抄手,廖永通做蟹黄包子,本钱由大师兄垫支。这正是廖永通求之不得的。当时,正值抗战初期,国民党失地千里,党政军机关纷纷内迁,下江人大批涌进大后方成都。廖永通在汉口乐露春餐馆学得的蟹黄包子,正适合下江人的口味,在花会上大显身手。他与川味厨子抄手通力合作,赢得了大批买主,顾客纷至沓来,争相购食。使得他们的小小面食摊,名声大噪。很多人一进入二仙庵草坪的饮食摊贩这里,就急着寻找下巴上长有一颗黑痣的小伙子,认定要买他们的包子和抄手。在花会上的兴隆生意,鼓起了廖永通独自经营包子摊子的勇气和信心。他下决心,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饥饿线上闯出一条生路来。

        花会过后,他用花会上赚得的钱,置备了一副担子,一头是盛面粉、肉馅和佐料的小木柜;一头是锅、笼、炉灶,在半边桥摆起了一个专卖蟹黄包子的小摊摊。从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盛夏,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瘦瘦长长、下巴上有颗黑痣的小伙子,系着一条干干净净的围腰,从早到晚在摊子前忙碌着。一边熟练地揉面捏包子,一边笑容满面的接待着顾客。

        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

        可是,旧社会的饮食生意就是那么好做吗?大餐馆乐露春,尚且因为没有后台靠山而关门大吉,小摊贩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物价暴涨、法币贬值的风波,每时每刻都向廖永通袭来;地痞、流氓、烂兵、黑狗子(对反动警察的卑称)的估吃霸赊,也无时无刻地威胁着这个小小的包子摊子。同时,成都的大餐馆、小饭铺已有很多卖包子的,名目繁多,品种各异,各以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去争取食客。他的小本生意,又怎样在这激烈竞争的场合中争得一个立锥之地呢?

        生活的艰辛,竞争的无情,给了他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要活命就要创新,要生存就要创新;用创新去征服食客,用创新去获得自己在社会上的立锥之地。

        廖永通认真研究了市面上各种畅销包子的特点,又仔细揣摸了食客的心理,决心在形、色、味上狠下功夫。他取小笼汤包的特点,在综合川味包子的基础上,创制成以小巧玲珑、色鲜味美取胜的小包子,争取受到本地和外省人的共同欢迎。他特地从武城横街成都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永丰面厂,买来雪白的特等精粉,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筋筋吊吊的肉末,加入最好的德阳酱油,汉源花椒,配进味精、绍酒、香油,浇进煨炖得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馅更加细嫩鲜美,入口化渣,他还参照了川味元子的做法,特意拌入了剁碎了的茨菇(荸荠)。这样,他用一两面粉,做成十个指拇大小的小包子。一笼笼的包子蒸熟后,随着升腾的蒸气,香飘四方,立刻把人们的食欲诱发起来。蒸笼一打开,一个个又圆又泡的小包子,每个包子上面冒出一砣粉色的肉馅,活象一个鼓鼓灵灵的龙眼睛。廖永通的包子随即获得了龙眼包子的美名。

        廖永通的龙眼包子摊子,一摆到半边桥叫卖,顿时吸引了大批过往行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背着书包念书的小学生,每在放学之后路过这里时,总要在他的包子摊前流连徘徊,甚至馋涎欲滴。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跨进家门口,就嚷着要吃龙眼包子,硬拉着大人前来购买,一口一个,直到美美地饱餐一顿方肯罢休。大人们看见小孩对这包子如此着迷,禁不住也尝它两个。不尝则已,一尝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只往孩子手上送而不往自己嘴里塞了。凡是尝过这龙眼包子的,无不称赞它皮薄馅嫩,爽口香艳,吃了一个就禁不住想吃第二个。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半边桥的龙眼包子,竟成了有钱人家谈吃道饮的新鲜内容。太太小姐不断打发佣人前来购食,并把它作为款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买主接踵而来,廖永通的小小包子摊很快就应接不暇了。于是,他忍痛花高价从舵把子手中,租得半间铺面,老父老母和一个弟弟,都来给他当帮手,龙眼包子店,在半边桥北街正式开张营业了。

        “哈!还要什么招牌啊?!廖师兄下巴上那颗长了胡子的黑痣,不就是招牌吗?”

        “对呀!廖师兄这颗痣就是活招牌。”

        “那就取名叫痣胡子龙眼包子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