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主题:引发京城诸多议论 健美教练马华之死留下八大悬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09月29日00:37 千龙新闻网

  健美教练马华死了。金秋的京城泪雨纷纷,马华之死留在人们心中的8大悬念依旧悬而又悬,不知道该由谁来破解。

  悬念一:谁制造了死的“谣言”

  其实,马华之死一点也不突然。三个月前,就有人给北京青年报打电话,说马华住进
了301医院,而医院告诉他,马华已死去有三天了。

  北青报的记者闻言大惊,立即打电话向马华健身俱乐部核实,俱乐部推广部负责人刘文表示,这是居心叵测的人对马华本人和俱乐部的中伤,如果找到散布谣言的人,俱乐部一定将其告上法庭。刘文说:“打电话的人一定心存不良,实在是太恶毒了。”

  据刘先生介绍,近两个多月,马华得了血液皮肤过敏症,医生劝她在家静养一段时间。

  北青报记者曾试图与马华直接取得联系,让她谈谈对谣言的看法,但刘先生与马华的家人商量后说,以这样的“消息”去向马华直接求证,心中实在不忍。他同时表示,希望大家提供“造谣者”的线索,公司将把这位造谣者“请”上法庭。

  不料,“谣言”在三个月之后成为了现实。谁是制造这个“谣言”的巫汉或神婆?不过,现在看来,俱乐部当时实有掩饰实情之嫌,即便知道了是谁在传言,也没有必要把人家告上法庭了。

  悬念二:谁制造了死与健身有关的“谣言”

  在马华去世后,不断有人站出来说,健身是一种有益的运动,与马华之死毫无关系。但就在此时,笔者又听到了更加让人吃惊的“谣言”:马华之死,可能真与健身有关。

  笔者一位很好的朋友自称认识马华住院那家医院的医生,而那医生刚好为马华看过病。据那医生说,马华得的病,与以前她吃过大量减肥药有关系。

  笔者就像那位刘文先生一样,指着朋友鼻子斥责这是“谣言”:“人家尸骨未寒,你却乱开玩笑,心存不良,实在太恶毒了!”

  笔者以为,首先,健身是当代社会一件极好的事情,得到了全民的拥戴,而且,主要是通过刻苦训练实现身体的健美,吃减肥药毕竟仅是辅助手段。其次,马华是全国闻名的健身教练,为保持体形,吃点减肥药倒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以她的专业经历和经验,就算吃药吧,也一定会吃最好的药,并且吃得最科学,怎么会吃出病呢!况且,以笔者所知,吃减肥药,有时的确能吃得让人拉肚子(笔者的老婆便有此痛苦经历),但还没有听说过吃减肥药能把人吃死的!

  悬念三:吃减肥药真能吃死人吗

  朋友不跟笔者争辩,而是举出一些例子,说吃减肥药真能吃死人。

  他说,去年以来,在中国,一些急于减轻体重的肥胖者(一般是年轻女性)中,由于盲目加大含PPA(去甲麻黄碱)减肥药的剂量,出现了胸痛、恶心、呕吐和剧烈头痛。这还算是轻微症状。

  比较危险的一例是,去年8月,江苏一年轻女子曾因减肥不当发生意外,由家人急送医院抢救,方才脱险。该女子姓周,22岁,周某平时对身材十分讲究,千方百计要减肥。她托人搞来减肥药,平时每日吃两颗。一天,由于减肥心切,周某一次性吃下60粒,到了当日下午3时许,全身大汗淋漓,皮肤苍白,神志恍惚,瞳孔放大,随即被家人送当地医院抢救洗胃,直到当日深夜12时才有所好转。

  又有这样的事情:1998年12月,一名35岁香港妇人,在服用含禁药“氟苯丙胺”的减肥药“唯纤纤脂美丸”后,患上肺动脉高血压症,因未能及时进行心肺移植,最后死于心、肺、肝及肾衰竭。这件事最后闹上了法庭。

  1999年8月,美国德州一个陪审团裁定,美国家庭产品公司要向一名服用该厂减肥药后引致心脏出现问题的妇人赔偿2330万美元,这是全美超过3000宗因服用该药而提出的诉讼中,首宗有赔偿裁决的案例。根据案情透露,36岁妇人洛维服用美国家庭产品公司的减肥药“芬酚”后,出现心脏瓣膜功能失调。该公司要向洛维赔偿2330万美元,其中330万美元是赔偿她精神与肉体上所受到的损害,2000万美元是属于惩罚性赔偿。

  两个月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宣布,同意赔偿因服用一度流行的该公司制造的减肥药而出现健康问题的所有病人,赔偿总额达37.5亿美元。此案的庭外和解方案,包括该公司支付款项给声称健康受损者和负责仍然健康者今后的医学检查和治疗费用。

  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共制造了两种牌子的减肥药,于1997年9被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下令回收。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减肥药对心瓣膜有潜在的致命损伤。有600万人服用了这两种搭配使用的减肥药。

  悬念四:健美操教练是不是医生

  笔者闻听之后,感到心惊,便开始了解更多的情况。原来,医生对减肥药的危险性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沈稚舟教授、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均表示,很多人一味追求瘦身、滥用减肥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医学上减肥的定义是指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增加人体脏器功能这三方面,而盲目服用减肥药物进行所谓的减肥,只是消耗人体部分脂肪,同时却消耗掉了人体内充当“健康保证”的肌肉量,长此以往,人体必将出现透支,脏器功能下降,严重者还会罹患厌食症,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减肥药并非保健品,作为药物,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长期服药,会使人体肠胃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消化不良等。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减肥过量会导致体内内分泌系统混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周期,更会造成痤疮久治不愈等皮肤问题。

  市场上的减肥药物一般可净减重2-10公斤,然而一旦停药,体重均会反弹。据悉,大多数服用减肥药的人在停药后,一年内体重反弹55.1%,五年内体重反弹71.1%。

  他们强调:“如果实在需要依靠药物减肥,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医生才能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对症下药,将身体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时下情况是,健身与减肥常常混为一谈,健身教练对减肥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有负作用,认为不应服用;有的则向学员介绍使用。笔者老婆参加一个俱乐部的活动,每天跳操跳得累得不行,又吃减肥药,弄得经常低血糖晕车。

  在这里,教练毕竟不是医生。

  悬念五:健身真的没有弊端吗

  笔者对吃减肥药能吃出白血病来不敢相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马华之死,与健身有关。

  但是,由此引发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就算不吃减肥药,那些费用高昂的健身房、健身俱乐部难道就没有弊端了么?专家发出了如下警告:

  警告之一:听力减退。高强度的健美操加上较大音量的音乐,可能损害女性的内耳功能,引起眩晕、耳鸣、耳内胀痛以及对高频率声音的听力丧失等恶果。

  警告之二:男性化。一些保健医生发现,不少女性运动员趋于男性化,长出胡须甚至胸毛。究其根底在于过度进行举重锻炼等力量性练习项目,导致了雌性荷尔蒙大量丧失。

  警告之三:健身后遗症。常去健身馆做器械操的女性,诸如举重等负重运动,对盆骨产生巨大压力,可造成会阴部肌肉松弛和脆弱,严重者引起子宫下垂或脱出、大小便失禁等,谓之健身后遗症。

  有的健身教练不向学员说明这些情况,也不教大家怎么去避免,出了问题他们却振振有辞地说:“这跟健身没有关系!”

  悬念六:是否存在一个“健身利益集团”

  笔者发现,为马华辩解者,基本上是健身圈里的人,有的,直接来自健身俱乐部。

  随着中国城市人衣食无虞,健身逐渐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这后面,是否存在一个利益集团呢?可以想象的是,不管马华死于何因,有关人士都不想让马华之死为这个产业抹上阴影,断了大家的财路。

  这个产业规模有多大?市场有多广阔?参与者有多少?利润有多高?笔者没有查找到资料。

  国家统计局从今年1月1日起发布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新指数的重要变动之一,就是比以往增加了新的商品和新的消费项目,其中,健身活动收费成为“新消费”的指标。这个新指标有其深厚的市场基础。

  与传统健身活动方式不同,现代健身活动往往是在场馆中进行的,健身活动不再是免费的,健身消费也不再是简单的健身活动本身,还包括与健身活动有关的商品消费,如运动服装、运动鞋、健身器材等。好的健身器材,非我等工资收入者能购买得起。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销售统计,与健身相关的商品销售呈现上升趋势。1999年与1998年相比,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3.3%,运动衫(裤)增长52.2%;2000年1—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体育娱乐用品增长6.3%,运动衫(裤)增长32.6%。健身商品占商场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2000年10月运动鞋前10名品牌的占有率为62%,其它品牌占有率为38%,前10名品牌的占有率明显增加,品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健身消费市场的快速崛起,带给经营者无限商机,也使他们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各种不规范行为,也便出现了。当然,我们也可猜测,前面所提到的“造谣”人,是否就是马华的商业对手呢?

  悬念七:健身背后有陷阱吗

  如果再来看围绕健身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健身那美好的光环就更加黯淡了不少。

  据媒体报道,去年第三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13个省市组织抽查了44家企业生产的44种健身器材,结果有将近20%的不合格。可以想象,用劣质产品去健身,恐怕就要损害身体了。当然,像马华俱乐部这样的一流健身俱乐部使用的绝对都是合格器材,但是,还有一些二流、三流和不入流的俱乐部呢?

  又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公安河北防暴巡警支队接群众报警称,有一伙人上门向其家属推销假冒护眼保健器和背背佳产品。接到报警后,巡警迅速赶到现场,将诈骗后正欲逃离的犯罪嫌疑人耿雯等人当场抓获。经审查,这伙骗子先后行骗200余起,原本价值40余元的假冒伪劣健身产品竟被他们以280元的价格兜售给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该团伙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诈骗钱财4万余元。

  还有这样的消息:今年3月,西安一家销售五金交电的商店看到健身产品赚钱,竟卖起了减肥药。芳龄20的周某当即花了200多元购买了两盒,回去按规定坚持服用一周后,发现自己的体重的确少了1.5公斤,但与此同时,她那原本丰挺的胸部出现异常,上胸围整个凹陷下去,失去了女性特有的美。在同学的劝说下,周某将此事投诉到工商所。工商人员立即前往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是五金交电等,并非保健药品。

  善良的人们去健身,但是,一些健身教练只让人看他们的肌肉,鼓励人们买他们开发的衣服呀、器械呀,却不提醒大家要注意提防些什么。社会好复杂啊。

  悬念八:健身真是为了身体健康吗

  现在,我们来接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马华英年早逝,引起轰动,引起“谣言”,根本就在于她是著名健身教练,而不是一个无名小女子。

  而她之所以成为著名健身教练,并不是她想成为就能成为,还在于整个社会都在疯狂地推崇一种全新的价值观。

  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后,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便迅速贬值,比如,什么心灵美啦,用处越来越小,而女人外形美丽的商业价值陡升,年轻、漂亮、身材健美的女子即使没有太好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高的收入,过上很体面的生活。

  同时,专门为她们服务的时装业也特别能生产供她们享受、展示美的服装,影视作品及各种时尚展示更是推波助澜。这样一来,健美就越来越热。

  这个时候,马华们便开始带领她们,引导这社会走向一个极端。健身的至高目的哪里是为了身体健康,那残酷的训练,就像是“托福”班,是为女子们找一个好老公、好情人、好职位而作的考试预习啊。健身本身是一项好事业,但社会的浮躁把它搞坏了。

  专家指出,人体的自然规律是:模特的身材是极少数的;即使是那些在T型台上摇来摆去的模特,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趋缓,脂肪的堆积也不可避免。健美鼻祖美国人出版的一本名字叫《女性的身体》,其中有一组图是诠释女性身体一生变化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身材渐趋丰满。

  一家专业媒体因此指出,“女子健美运动的宗旨只能是延缓、降低这种趋势的速度和力度,而不能完全违背客观规律。”

  该媒体说,但是许多好美的女士包括这位英年早逝的教练大概就忽略了这一点,总把自己20多岁的身材当尺子。每天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而进食却少之又少。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维持运转,女性还有对经期损失的补偿需要。所以起码的热量和营养一定要保证。如果不保证,人体长期在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运转,就必然出现免疫力下降、疾病乘虚而入的结果。

  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可怕的趋势:在我们的身体越变越健美时,精神疾病却越来越多发了,而哲学和文学正在更加快速地没落,随地吐痰的人则一个也没有减少。当然啊,我们总是可以说,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

  总之,马华真正的死因与健身的关系其实已变得不重要,要紧的是,马华英年早逝的最大悬念在于:既然身体的外形终如昙花一现,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在这个物欲世界的恒远追求?(小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主题:引发京城诸多议论 健美教练马华之死留下八大悬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09月29日00:37 千龙新闻网

      健美教练马华死了。金秋的京城泪雨纷纷,马华之死留在人们心中的8大悬念依旧悬而又悬,不知道该由谁来破解。

      悬念一:谁制造了死的“谣言”

      其实,马华之死一点也不突然。三个月前,就有人给北京青年报打电话,说马华住进
    了301医院,而医院告诉他,马华已死去有三天了。

      北青报的记者闻言大惊,立即打电话向马华健身俱乐部核实,俱乐部推广部负责人刘文表示,这是居心叵测的人对马华本人和俱乐部的中伤,如果找到散布谣言的人,俱乐部一定将其告上法庭。刘文说:“打电话的人一定心存不良,实在是太恶毒了。”

      据刘先生介绍,近两个多月,马华得了血液皮肤过敏症,医生劝她在家静养一段时间。

      北青报记者曾试图与马华直接取得联系,让她谈谈对谣言的看法,但刘先生与马华的家人商量后说,以这样的“消息”去向马华直接求证,心中实在不忍。他同时表示,希望大家提供“造谣者”的线索,公司将把这位造谣者“请”上法庭。

      不料,“谣言”在三个月之后成为了现实。谁是制造这个“谣言”的巫汉或神婆?不过,现在看来,俱乐部当时实有掩饰实情之嫌,即便知道了是谁在传言,也没有必要把人家告上法庭了。

      悬念二:谁制造了死与健身有关的“谣言”

      在马华去世后,不断有人站出来说,健身是一种有益的运动,与马华之死毫无关系。但就在此时,笔者又听到了更加让人吃惊的“谣言”:马华之死,可能真与健身有关。

      笔者一位很好的朋友自称认识马华住院那家医院的医生,而那医生刚好为马华看过病。据那医生说,马华得的病,与以前她吃过大量减肥药有关系。

      笔者就像那位刘文先生一样,指着朋友鼻子斥责这是“谣言”:“人家尸骨未寒,你却乱开玩笑,心存不良,实在太恶毒了!”

      笔者以为,首先,健身是当代社会一件极好的事情,得到了全民的拥戴,而且,主要是通过刻苦训练实现身体的健美,吃减肥药毕竟仅是辅助手段。其次,马华是全国闻名的健身教练,为保持体形,吃点减肥药倒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以她的专业经历和经验,就算吃药吧,也一定会吃最好的药,并且吃得最科学,怎么会吃出病呢!况且,以笔者所知,吃减肥药,有时的确能吃得让人拉肚子(笔者的老婆便有此痛苦经历),但还没有听说过吃减肥药能把人吃死的!

      悬念三:吃减肥药真能吃死人吗

      朋友不跟笔者争辩,而是举出一些例子,说吃减肥药真能吃死人。

      他说,去年以来,在中国,一些急于减轻体重的肥胖者(一般是年轻女性)中,由于盲目加大含PPA(去甲麻黄碱)减肥药的剂量,出现了胸痛、恶心、呕吐和剧烈头痛。这还算是轻微症状。

      比较危险的一例是,去年8月,江苏一年轻女子曾因减肥不当发生意外,由家人急送医院抢救,方才脱险。该女子姓周,22岁,周某平时对身材十分讲究,千方百计要减肥。她托人搞来减肥药,平时每日吃两颗。一天,由于减肥心切,周某一次性吃下60粒,到了当日下午3时许,全身大汗淋漓,皮肤苍白,神志恍惚,瞳孔放大,随即被家人送当地医院抢救洗胃,直到当日深夜12时才有所好转。

      又有这样的事情:1998年12月,一名35岁香港妇人,在服用含禁药“氟苯丙胺”的减肥药“唯纤纤脂美丸”后,患上肺动脉高血压症,因未能及时进行心肺移植,最后死于心、肺、肝及肾衰竭。这件事最后闹上了法庭。

      1999年8月,美国德州一个陪审团裁定,美国家庭产品公司要向一名服用该厂减肥药后引致心脏出现问题的妇人赔偿2330万美元,这是全美超过3000宗因服用该药而提出的诉讼中,首宗有赔偿裁决的案例。根据案情透露,36岁妇人洛维服用美国家庭产品公司的减肥药“芬酚”后,出现心脏瓣膜功能失调。该公司要向洛维赔偿2330万美元,其中330万美元是赔偿她精神与肉体上所受到的损害,2000万美元是属于惩罚性赔偿。

      两个月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宣布,同意赔偿因服用一度流行的该公司制造的减肥药而出现健康问题的所有病人,赔偿总额达37.5亿美元。此案的庭外和解方案,包括该公司支付款项给声称健康受损者和负责仍然健康者今后的医学检查和治疗费用。

      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共制造了两种牌子的减肥药,于1997年9被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下令回收。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减肥药对心瓣膜有潜在的致命损伤。有600万人服用了这两种搭配使用的减肥药。

      悬念四:健美操教练是不是医生

      笔者闻听之后,感到心惊,便开始了解更多的情况。原来,医生对减肥药的危险性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沈稚舟教授、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均表示,很多人一味追求瘦身、滥用减肥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医学上减肥的定义是指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增加人体脏器功能这三方面,而盲目服用减肥药物进行所谓的减肥,只是消耗人体部分脂肪,同时却消耗掉了人体内充当“健康保证”的肌肉量,长此以往,人体必将出现透支,脏器功能下降,严重者还会罹患厌食症,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减肥药并非保健品,作为药物,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长期服药,会使人体肠胃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消化不良等。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减肥过量会导致体内内分泌系统混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周期,更会造成痤疮久治不愈等皮肤问题。

      市场上的减肥药物一般可净减重2-10公斤,然而一旦停药,体重均会反弹。据悉,大多数服用减肥药的人在停药后,一年内体重反弹55.1%,五年内体重反弹71.1%。

      他们强调:“如果实在需要依靠药物减肥,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医生才能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对症下药,将身体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时下情况是,健身与减肥常常混为一谈,健身教练对减肥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有负作用,认为不应服用;有的则向学员介绍使用。笔者老婆参加一个俱乐部的活动,每天跳操跳得累得不行,又吃减肥药,弄得经常低血糖晕车。

      在这里,教练毕竟不是医生。

      悬念五:健身真的没有弊端吗

      笔者对吃减肥药能吃出白血病来不敢相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马华之死,与健身有关。

      但是,由此引发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就算不吃减肥药,那些费用高昂的健身房、健身俱乐部难道就没有弊端了么?专家发出了如下警告:

      警告之一:听力减退。高强度的健美操加上较大音量的音乐,可能损害女性的内耳功能,引起眩晕、耳鸣、耳内胀痛以及对高频率声音的听力丧失等恶果。

      警告之二:男性化。一些保健医生发现,不少女性运动员趋于男性化,长出胡须甚至胸毛。究其根底在于过度进行举重锻炼等力量性练习项目,导致了雌性荷尔蒙大量丧失。

      警告之三:健身后遗症。常去健身馆做器械操的女性,诸如举重等负重运动,对盆骨产生巨大压力,可造成会阴部肌肉松弛和脆弱,严重者引起子宫下垂或脱出、大小便失禁等,谓之健身后遗症。

      有的健身教练不向学员说明这些情况,也不教大家怎么去避免,出了问题他们却振振有辞地说:“这跟健身没有关系!”

      悬念六:是否存在一个“健身利益集团”

      笔者发现,为马华辩解者,基本上是健身圈里的人,有的,直接来自健身俱乐部。

      随着中国城市人衣食无虞,健身逐渐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这后面,是否存在一个利益集团呢?可以想象的是,不管马华死于何因,有关人士都不想让马华之死为这个产业抹上阴影,断了大家的财路。

      这个产业规模有多大?市场有多广阔?参与者有多少?利润有多高?笔者没有查找到资料。

      国家统计局从今年1月1日起发布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新指数的重要变动之一,就是比以往增加了新的商品和新的消费项目,其中,健身活动收费成为“新消费”的指标。这个新指标有其深厚的市场基础。

      与传统健身活动方式不同,现代健身活动往往是在场馆中进行的,健身活动不再是免费的,健身消费也不再是简单的健身活动本身,还包括与健身活动有关的商品消费,如运动服装、运动鞋、健身器材等。好的健身器材,非我等工资收入者能购买得起。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销售统计,与健身相关的商品销售呈现上升趋势。1999年与1998年相比,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3.3%,运动衫(裤)增长52.2%;2000年1—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体育娱乐用品增长6.3%,运动衫(裤)增长32.6%。健身商品占商场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2000年10月运动鞋前10名品牌的占有率为62%,其它品牌占有率为38%,前10名品牌的占有率明显增加,品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健身消费市场的快速崛起,带给经营者无限商机,也使他们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各种不规范行为,也便出现了。当然,我们也可猜测,前面所提到的“造谣”人,是否就是马华的商业对手呢?

      悬念七:健身背后有陷阱吗

      如果再来看围绕健身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健身那美好的光环就更加黯淡了不少。

      据媒体报道,去年第三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13个省市组织抽查了44家企业生产的44种健身器材,结果有将近20%的不合格。可以想象,用劣质产品去健身,恐怕就要损害身体了。当然,像马华俱乐部这样的一流健身俱乐部使用的绝对都是合格器材,但是,还有一些二流、三流和不入流的俱乐部呢?

      又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公安河北防暴巡警支队接群众报警称,有一伙人上门向其家属推销假冒护眼保健器和背背佳产品。接到报警后,巡警迅速赶到现场,将诈骗后正欲逃离的犯罪嫌疑人耿雯等人当场抓获。经审查,这伙骗子先后行骗200余起,原本价值40余元的假冒伪劣健身产品竟被他们以280元的价格兜售给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该团伙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诈骗钱财4万余元。

      还有这样的消息:今年3月,西安一家销售五金交电的商店看到健身产品赚钱,竟卖起了减肥药。芳龄20的周某当即花了200多元购买了两盒,回去按规定坚持服用一周后,发现自己的体重的确少了1.5公斤,但与此同时,她那原本丰挺的胸部出现异常,上胸围整个凹陷下去,失去了女性特有的美。在同学的劝说下,周某将此事投诉到工商所。工商人员立即前往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是五金交电等,并非保健药品。

      善良的人们去健身,但是,一些健身教练只让人看他们的肌肉,鼓励人们买他们开发的衣服呀、器械呀,却不提醒大家要注意提防些什么。社会好复杂啊。

      悬念八:健身真是为了身体健康吗

      现在,我们来接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马华英年早逝,引起轰动,引起“谣言”,根本就在于她是著名健身教练,而不是一个无名小女子。

      而她之所以成为著名健身教练,并不是她想成为就能成为,还在于整个社会都在疯狂地推崇一种全新的价值观。

      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后,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便迅速贬值,比如,什么心灵美啦,用处越来越小,而女人外形美丽的商业价值陡升,年轻、漂亮、身材健美的女子即使没有太好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高的收入,过上很体面的生活。

      同时,专门为她们服务的时装业也特别能生产供她们享受、展示美的服装,影视作品及各种时尚展示更是推波助澜。这样一来,健美就越来越热。

      这个时候,马华们便开始带领她们,引导这社会走向一个极端。健身的至高目的哪里是为了身体健康,那残酷的训练,就像是“托福”班,是为女子们找一个好老公、好情人、好职位而作的考试预习啊。健身本身是一项好事业,但社会的浮躁把它搞坏了。

      专家指出,人体的自然规律是:模特的身材是极少数的;即使是那些在T型台上摇来摆去的模特,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趋缓,脂肪的堆积也不可避免。健美鼻祖美国人出版的一本名字叫《女性的身体》,其中有一组图是诠释女性身体一生变化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身材渐趋丰满。

      一家专业媒体因此指出,“女子健美运动的宗旨只能是延缓、降低这种趋势的速度和力度,而不能完全违背客观规律。”

      该媒体说,但是许多好美的女士包括这位英年早逝的教练大概就忽略了这一点,总把自己20多岁的身材当尺子。每天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而进食却少之又少。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维持运转,女性还有对经期损失的补偿需要。所以起码的热量和营养一定要保证。如果不保证,人体长期在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运转,就必然出现免疫力下降、疾病乘虚而入的结果。

      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可怕的趋势:在我们的身体越变越健美时,精神疾病却越来越多发了,而哲学和文学正在更加快速地没落,随地吐痰的人则一个也没有减少。当然啊,我们总是可以说,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

      总之,马华真正的死因与健身的关系其实已变得不重要,要紧的是,马华英年早逝的最大悬念在于:既然身体的外形终如昙花一现,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在这个物欲世界的恒远追求?(小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个贴不是我贴的!是我前天回别人的贴的。斑竹怎么回事?
      • I splitted it from that one. It's good to help people think about health and caretaking.
    • 为什么人一出名就死的快?纵观娱乐圈,有多少人英年早逝,经常看到谁谁谁的怀旧经典之类的东西.我认为,这些人的职业就是娱乐,又不缺钱花,所以生活就容易空虚,去彪车,出车祸,或者干脆自杀算了.
      • 有消息报,演焦裕路的李雪建也得癌症了.可惜.还有赵立荣,也死掉了.
      • 因为一般人安静的死去而没有人知道。
        • pyramid, i found you're so smart. :)
          • I fell flattered. :))) I also found u and ur somebody are very kind.
      • 有多少人在这里充分利用大草坪和新鲜空气每天都早锻炼的.我所知道的,基本上每个人都跑过,不过是打一天鱼,晒364天网的那种.
    • 才知道这个噩耗,真是太突然了。曾经还跟她一起舒展筋骨呢。“天天跟我炼,每天5分钟”
      • 我也曾经炼过她的健美操,现在手头还有她的碟子。当时只觉得她叫得太吵人,现在知道这消息,还真有点可惜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