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不要怀疑老朱会搞经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送交者: 其他不论 2001年9月10日16:44:06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老朱反腐抬棺材做秀,消气外交,搞下岗不顾工农死活都是让人抽他
的地方。但是会搞经济这一条就坐实了他NB的基本面,别事也就任他
秀去。

为什么说老朱会搞经济?这个绝不能拿增长率这种数字来说事。一则
增长率是对比,基数低增长率容易高,断不是增长率越高越NB,那年
伊拉克30%多的增长率只能叫人说老美下手太狠了。二则增长率这数
字极不可靠,统计上定义不容易搞清楚,GDP,GNP,借来外债算收入
,货品积压卖不出去也算产值,不是专门搞经济的弄不明白。而且这
数字成了政治目标,闹了"保八"的笑话:各省交上来的数字全部保八
,老朱给缩成7.8放在报上了。正因为如此,拿增长率说中国NB使不
上劲。有西方贼心不死的就阴阳怪气的放话,"鉴于中共对统计数据
的一贯操纵,权威人士怀疑,中国XX年的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甚至
为负。。。"

但是有一些数字那是板上钉钉一个个算出来出不了错的,象外汇储备
,国家税收,实际利用外资都是定义严格,有据可查的。从这里看老
朱的NB就可以啜牙花子可劲喷粗气了。

一。外汇储备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年8月

194 212 516 736 1050 1398 1450 1547 1655 1900亿美金

从中明显可以看出,老朱1993年上台主抓经济以后迷上了外汇储备,
当年就翻了番。到今年8月1900亿花花银子翻了9倍,97年开始一直世
界第二,次于日本。

这个外汇储备证明了国家挣钱的能力。这钱不是说想攒就能攒的,你
先得会挣,还要买别人的好东西,还要还借的钱。国际有名的攒钱大
户日本,台湾,香港,经济水平都不低。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放得上台
面的。至于说当不当攒这钱另当别论,至少你先得有这个本事。

这老朱攒钱还真赶上时候了,97年金融风暴,那泰国,韩国就栽在这
上面了,被索罗斯逼得低声下气上北京向老朱告饥荒大嘴一张就借
300亿美金,让老朱给顶了。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香港本身1000多
亿储备加老朱放话死挺,曾荫权1000多亿港币出手买股票,到今年全
部回收,净剩市值300多亿的股票。这赚的是谁的钱?好多就是鬼佬
公司的股份,一不小心港府一度成为汇丰银行的最大股东。

外汇储备摆着其实是有钱不用,在需要投资的情形下不一定是好的。
但是摆着吓人还真是有用的,一则世行等各方债主不怕中国还不上钱
,每年借钱都顺得很,二则世界各地资金有了信心敢上中国投资,比
中国自己用这钱投资更好,三则手里有美金,美国债券,欧元等急眼
了抛售有威摄力。

看老朱如今的意思还在玩命攒外汇储备,这个难说好坏,不过如果外
资进入势头不减,这么做问题不大,犯不着拿出来投资。要注意的是
外汇储备结构要搞好,不要美元大贬,美国债券不顶钱,黄金跌价那
就亏大了。这方面太专门,相信中国有顶尖人才,就算不赚,也搞好
杠杆对冲什么的保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2458 17043 20019 22974 24941 28458 29876 32619亿RMB

这里有人民币价格因素,不过大致可比。从数字增长的倍数来看,经
济实力的增长是不容质疑的。

这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比较过硬的。老朱喜欢修桥铺路,有点子大干快
上的意思,造成合格施工队伍不足,桥塌屋倒的事故已经发生不少,
以后只怕会越来越多。但是毕竟有好多路桥是建成了,起到应有的作
用,成绩是主要的。这些基本建设,老朱下了台还照样能起作用的,
是打基础的事。老朱对项目把关还是比较严的,项目不实在的宁肯先
不忙挣钱先搞铺路修桥,有一年放话说全国的大项目就只有包钢一个
以前批了只好继续投钱。基本可以信任他掌握的钱用到了实处。各地
方乱来的非常多,河南的药厂,江西的发电厂都属于穷省几十亿人民
币的大项目乱上,现在还不知怎么收摊。

总的来说老朱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是成功的,这些年国内的交通
电信的确是有大发展,打好的腾飞的基础。外商也是看好这一点才一
年年投的钱越来越多。这基本建设起的作用能和各省市发展夜生活同
日而语么?

当然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很多问题,觉得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造成
的。老朱说话,其实地方上并不一定听的,自己有一套,有时也的确
就灵了。不过地方上领导和人才的水平离中央还是差太远了,出问题
是必然的。所以老朱要抓权,把权力收归中央,也是其来有自的。

三。实际利用外资1979-1983 1983-2000 九五期间
124.6 5064.6 2898亿美金


合同利用外资一般都比实际多上一倍,不能算。实际利用金额每年也
有些波动,并不是一直增长的。但是从上面的统计数据来看,改革开
放前四年基本不值一提。83年以来17年的5064.6亿中一大半都是第九
个五年计划老朱正NB时贡献的。这充分说明了老朱上台后实际利用外
资有了突飞猛进。93年后,每年都是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第二。和
东南亚吸引外资的比例,由三七开变成七三开。2001年上半年增长20
.5%,势头不错。

这个外资是人家拿钱过来投资,最终也是要赚钱走的。有些国家象印
度就不乐意,咱们国家也有些人想不通,联系上台独企业更是麻烦。
我觉得这个事情要这么想,外资投钱组织中国劳力生产,创造了财富
,怎么着也是个好事。外资不来,中国这么多闲散劳力也就闲着,连
工资也挣不着,断乎不是好事。外资来了,如果赚了钱,若中国方面
有股份的,当然是好事;就算是独资,他赚的钱并不是说中国拿自己
原有资产给他,而是他组织生产创造的财富;有时就算外资亏了,中
国总体还是赚的。还有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上的好处都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有些情况下中国是会亏的,人家一点子钱就把你宝贵的资源倒走
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主流,随着中国人眼界水平不断增长,这种事
情会越来越少。总体上来讲,外资是多多益善的。要是能让外资出大
价钱买你的房产地皮,是值得称道的事。特别是中国上两个世纪倒了
霉,特别缺资金,外资的意义更加重大了。这实际利用外资绝对是老
朱的政绩,不可以说什么买办卖国。

还有些硬数字,象进出口,税收老朱都可以拿出来吹,有时间再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朱熔基渐露真容(另类评论,兼听则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鲁儒略
    “朱熔基同志活在报纸里,他活在电视上,他跟下岗工人捞家常。他向小朋友微笑。他对外宾频频领首。但,他仍然死了,千真万确地死了。江西万载芳村小学爆炸事件发生时,我就想。只有黑脸包公朱熔基同志还可以指望一下了。然而,朱熔基是总理。作为当今中国的总理,他有十足的理由对几十个小民的屈死置若罔闻。当他在人大会议上公然宣称,江西惨案并非根源于地方官僚的滔天作恶,而仅仅是一个疯子制造的简单的刑事案件,这时我完全不能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朱熔基说的?这是那个疾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朱熔基说?朱熔基同志当然还活著,他红光满面;他声若洪钟;他挥洒自如:他酷瑟了!但他其实是死了。在我的心目中。对我来说,朱熔基同志就死了。从今之后的朱熔基,那个仍然活著的朱熔基,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摘自:“悼念朱熔基同志”

    令中国避免了变革

    也许中共内部根本就没有彻底的改革派,只有相对而言的改革派。例如,与邓力群相比,江泽民与朱熔基都是体制内的改革派。在改革派中,朱熔基与江泽民谁更是改革派?人们也许认为,朱熔基远比江泽民更是改革派。不过。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现在是修正这一看法的时候了。第一个依据是,朱熔基辜负了众望。当一九九八年初朱熔基成为中国总理时人们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当时朱熔基在全国人大得到百分之九十七的赞成票。这位工程师出身的经济学家当时被看成是终结中国计到经济的最合适人眩??他是中共高层中唯一的右派,是唯一党籍被吊销二十年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人们有理由期待他比其同事能够对中共和共产体制作出更深刻的反省和改革。有人说他将改变中国,然而他却使中国避免了变革。

    三年来朱熔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所获的礼遇之深、之广、之隆与其在中国的作为是不成比例的。与人们的期待相反,他通过股市、加工资和增加农民负担,用民众的血汗养育了日益拥肿腐败的官僚集团、填不满的国营企业。国企改革至今原地踏步。在他的精心呵护之下,旧体制才得以苟延残喘。朱熔基近来的一些作为甚至引起了人们对他人品的怀疑。他对于造成江西四十二名小学生和老师死亡的爆炸案的解释,往好处说,是在模糊真相,往坏处说,是在说谎。

    本文开始所引的文章片断出自国内的一位自由撰稿人,其中的观点是国人正在改变对朱熔基看法的一个指标。为旧体制配续命汤。

    第二个依据是,朱熔基是捍卫旧体制的最大功臣。为了给共产体制在中国延年益寿,他在火山口上多糊了一层层用来防火的纸,给后任和中国人留下了一座活火山。说朱熔基是“经济沙皇”比“经济改革家”的头衔要更确切得多。尽管他进行了那么多所谓的改革,却未能解决愈来愈限制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金融体系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名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他的大力度提取下,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己处于破产状态。他的施政秘诀是“集权、集权,再集权;收钱、收钱,再收钱”。朱熔基积累了难题,而不是解决了难题。就像最近的《远东经济评论》所评论的那样,朱熔基从来没有超越过笨拙修理工的角色。

    人们知道改变中国现行体制的根本途径是彻底的政治改革。我们听过地位与他相仿甚至比他低的乔石、李瑞环呼吁过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从未听过朱熔基对政体改革有过任何带有个性的言论。在政治改革上,江泽民、曾庆红偶尔还找人私下写几份研究报告。朱熔基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他交的是一张白卷。他最著名的政治评论是,台湾的总统选举是个“笑话”。那么,大陆的主席和总理的选举算是什么呢?

    说朱熔基辜负了众人的期望,并不是说朱熔基没有“成就”。从他一九九一年担任副总理开始算起,朱熔基的“成就”不应当被低估。他成功地控制了一九九三和一九九四年的经济过热。后来又使中国避免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为中共政权赢得了十二年的经济稳定,使得中国避免了像印尼那样因经济危机而触发政治变革。没有朱熔基。就没有中共在八九年之后的十二年稳定统治,从而也有效地推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他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反而尽其所能让那个迫害他二十年的旧体制能够继缤苟且偷生。没有朱熔基,中国也许早就不再是共产中国。朱熔基用他的行动证明他的确不是戈尔巴乔夫,他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来毁掉这个体制的,他是晖精竭虑地来为这个体制配制续命汤的。

    党不爱他他爱党

    第三个依据是,朱熔基用他的行动证明,他是共产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信奉共产主义的心述俯拾皆是。朱前不久主动为毛泽东的前妻杨开慧纪念馆题词。他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灾难毫无反省,还是毫无察觉?两周多以前,他在视察贵州时还坚持认为让“国有企业退出,让民营企业进来”(国退民进的改革措施是错误的,并表示坚决反对把国营企业一卖了之,以千方百计阻延私有化进程。莫非朱还很留恋公有制。

    在经济改革方面,如果朱没有勇气逆流而上,也许可以理解。即便对一个胆小的改革家来说。顺水推舟总是能够做到的,而且是应该的。在前不久的清华告别演讲中,他还一再表露出对共产主义的恋恋不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清华读书)那时候建立的;我曾有过二十年(一九五八-一九七八)没有党龄的日子,但是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信念。”可见,党不爱他,他仍然深深地爱善党。就像大陆媒体在报道他的经历所说的那样,他在五六年被“错划”成右派。他的确是被“错”划了。因为他至今还是满脑子左的东西。近来左派把矛头对准邓小平、江泽民、曾庆红,却只字不提朱熔基。这大概不会是左派太粗心大意吧?

    他辜负了人民的期待,却没有辜负那些力排众议让他做总理的老革命家们的信赖。人们能指望这样一位满脑子共产主义的官僚来改革中国的共产主义遗产吗?

    雄心壮志都是假象

    江泽民喜欢做秀,朱熔基善于做秀。江泽民的演技还不如朱熔基,雄心壮志都是假象,江不像朱那样慷慨激昂,没有说朱会说的那些豪言壮语:什么“地雷阵”、“万丈深渊”;什么“最后一口棺材留给自己”,也不像朱熔基那样善落泪:看商鞅落泪、听汇报也落泪。朱营造的假象给人感到他豪情万丈,雄心冲天。然而这些都是假象。朱熔基在今年三月的记者会上说,他唯一希望的是离开政坛之后,中国人说他是个清廉的总理,不是腐败的总理,那就够了。做清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约束自己,放纵别人:这两点也许朱熔基都做到了。他割腐败的草,浇灌腐败的根。腐败愈深,演职愈狠,清官就愈清。在没有腐败和渎职的地方,清官是多余的。清官是腐败的寄生物。真心反腐就应该推动政治改革,就应该放弃那些加剧腐败的措施,如债转股、粮食统购统销。听起来,朱熔基似乎恨透了“豆腐渣”工程,可是哪一项豆腐渣工程不是建在他自一九九一年实际执掌国务院之后?

    坏在貌似“好人”的手里

    再说,朱熔基是清官吗?你问问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谁不知道他当上总理之后,花一千多万人民币装修他的家宅?谁不知道他当上总理之后,他家门口的交通就被迫改道?他的儿子朱云来也是先留学,后与国际资本合作,经营的也是官商。这与江泽民的儿子走的不是一条道吗?朱云来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的中国金融公司。任用朱云来的是当时的中国建行行长、朱熔基的亲信王歧山。对朱云来擅权一事去年十一月份的《亚洲华尔街报》已有报道,并导致朱公子被调回北京的母公司担任更高的职务。朱熔基让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管辖的金融机构下担任高官,这是清官的做法吗?在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团中,朱熔基似乎是难得的“好人”。可是,中国的悲哀之一正是事情往往坏在貌似“好人”的手里。“好人”朱熔基当总理与“坏人”当总理相比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特别的不同?很难看出。能够看到的,只是农民更穷,贪官更多、更贪。

    摘自《信报》2001年9月4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一点儿没错!
    • 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青天“身上,注定是要失败的。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放弃呢???
    • 真的不懂!
      “说朱熔基辜负了众人的期望,并不是说朱熔基没有“成就”。从他一九九一年担任副总理开始算起,朱熔基的“成就”不应当被低估。他成功地控制了一九九三和一九九四年的经济过热。后来又使中国避免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为中共政权赢得了十二年的经济稳定,使得中国避免了像印尼那样因经济危机而触发政治变革。没有朱熔基。就没有中共在八九年之后的十二年稳定统治,从而也有效地推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按你的意思,朱镕基稳定中国经济的成就倒成了罪状,把中国经济搞糟了,民主化进程就快了?民不聊生,中国就有希望了?真的不懂!

      通篇文章,说来说去就是朱镕基没有搞政治改革,这是他能干的吗?你的中文还不错,怎么对中国政治的理解比你那个养父的美国人还差?!

      最后在来点无中生有的人身攻击,好像就跟证明了你的观点,你问问中国的出租司机,中国的高官里,是不是朱镕基的口碑最好!
      • 从历史的看,朱熔基往好里说,可以和曾国藩比(不一定有曾国藩的能力和 个人修养),往不好了说,可能落入李鸿章的地步。
    • 我比较欣赏朱总理,中国偌大的地方这么多事务岂非一人之力所能为?至于说到装修房子,有很多高层的人要杀他,他必然会花大笔钱布置防护措施,不会傻到花这么多钱仅仅只为装修。
    • 既然是兼听则明, 那我也发两篇 ---- ZT --- 闲言:再为朱容基辩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读化外兄《再评朱容基》一文,不敢苟同,试作剖析如下:

      一,关于所谓金融界“懂经济”的“实干人士”对朱颇有“微词”

      化外兄去国久矣,竟然不知金融界“实干人士”历来是对朱不但颇有微词,咬牙切齿者也有之。其因有三:

      1,根本原因是朱整顿经济秩序从金融领域开始,得罪的人不计其数。

      整顿金融,抓的人最多,开除的人最多,金融界人士原有的实权实利被剥夺得最多,能不令人切齿?戳穿金融 房地产泡沫(包括现时的股市暴跌),多少人美梦成空,能不遭人忌恨?但没有朱“看得见”的铁手,国民经济可能已驶入崩溃的深渊,很难想象能安然至今,尤其其中还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等诸多劫难。

      切身利益是最大的立场,立场是最深刻的观点。你说“金融界人士”能没有“微词”吗?

      不但金融界,整个官场都如此。要评选一个得罪官员最多的人,这个人必然是朱容基。仅凭此一点,已足可令人心生敬仰。

      2,有些“金融界人士”从本身狭隘角度出发,坐井观天,认为朱的作法“管死了”经济。

      金融界朋友总爱回味93 94年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他们,何等威风快意;经济年增长率达二位数,又何其活泼大气。人总是希望不断地处于高潮,凭政府目前尚掌握的资源,确也可再创出昔日辉煌。但狂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高潮过后会是什么?恐怕就不是“金融界人士”愿意认真对待的问题。到时候他们有个说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和第二点有关,受某些好空谈大言的经济学家诱导,认为朱“管”得过多过死,违背了“市场经济”法则。

      这是典型的腐儒之见。中国的市场经济难道已经成型成熟?经济难道现在已可自我运转,自我完善?在产权改革远未完成的今天,在政府仍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和资源配置者的背景下,市场“无形的手”约束不了经济体的“投资饥渴症”,仅此一点就可将整个国民经济拖入深渊;更何况在现有权力格局下,市场自由主义只可能是权贵资本主义。第一步如果走过头,回头来看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纠正起来必然事倍功不半。
      朱的“有形之手”,正是弥平中国社会两大硬伤——预算软约束和软政权化——的无上圣药。虽然疗效是暂时的,方法是过渡性质的,但在目前确还难以取代。

      六 七年来的社会进程,不断在说明这一点。

      有一点很不解。化外兄似乎认为:讲概念 哲学 路线的人则对朱有好感;而“懂经济”“实干”的人则对朱有“微词”。但讲到做实事 具体事,朱如果认居第二,谁堪第一?

      二,又是关于朱的硬话

      我在上一篇文章已讲过,“讲硬话”是朱为政的一种手段,而且卓有成效。

      化外兄在此列举的“硬话”,显然经过加工。有些则是杜撰,化外兄不知水浅,欣欣然都接过来了。

      “保证不杀赖”,这是大实话,不知何以可称为“国际笑柄”?

      难道中国不是政法不分,党领导法?如果朱说“杀不杀赖,我不能表态,要由司法部门独立依法决定”,那才是真正的作秀,无非令人齿冷。

      现在朱说实话,“国际上”竟然也冷笑不已,看来他们很喜欢笑啊。

      所谓“誓把二板拉下马”,这明显是一种无聊的说法,化外兄竟然也信以为真,可能是先入为主,听其所信,信其所听吧。

      如果朱有此说法,“二板”何能鼓噪一时?证监会高层又何至于频频表态,透露进程?难道他们想和朱公开对着干?

      三,关于“二板”

      我知道的情况是:朱访美归来,深受那斯达克鼓舞,于是“二板”正式提上桌面,一时舆论甚嚣尘上,简直呼之欲出。

      可惜朱确实流年不利。很快,外则科技股泡沫破灭,那斯达克一落千丈;内则党内遗老遗少群起而攻,认为是“制造资本家的机器”;程序上则有人大改“法”一关要过。内外交煎,左右权衡下,国务院本来已于2000年初将“二板”的有关设想报送人大,结果不久又自己收了回去。

      “二板”推出,长期看有利,短期会有不利。要趋利避害,关键在于推出的时机和准备的火候。

      所谓长期有利,并不是化外兄说的“扩大市场总量,事关宏观经济和金融安全”。要扩容,一板加快发行就可以了。它完全有这个功能,何须扯出一个二板。且同量扩容时,一板增发比二板推出市场震动更小。

      二板的意义在于,为高科技行业的风险基金提供退出通道,从而建立起支持高科技发展的资金通道,这是培育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为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境,这里面确实暗含产权改革的伏笔,怪不得遗老遗少们要大呼小叫。

      所谓短期有蔽,是指在目前权力格局和产权制度下,二板推出必然成为寻租者的盛宴。所谓市场导向,不是由中国证监会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来决定上市谁属,真的能带来市场公正?上海交易所能拒绝上海市长 书记,副市长 副书记的举荐?除非是长江水倒流!

      劣币驱逐良币,轨迹依旧。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有潜力急须扩展的民营企业未必能获得融资机会;投机包装的空壳企业,权势的近亲则大行其道;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正规的商业运作已成为不可能,或得不偿失;腐败寻租更形猖獗,两极分化与社会矛盾必然因此加剧,形成新的社会矛盾热点。

      上述种种,说明在当前情境下,二板推出确须谨慎。朱能够因时而变,不拘于既定方针,说明他为政日益老练成熟。

      四,化外兄文章未完,在此我先扯一点其它感想。

      新花论坛上有人认为朱要对国企衰落,职工下岗负责。其实这是历史包袱使然,不干朱容基的事。

      几十年积累的历史包袱,不搞市场经济则罢,搞则必有阵痛。

      其他人是看到地雷绕着走,当然不会触雷,也不会引发阵痛。表面上不得罪人,问题却越积越多,最后必然是积重难返,大家一起崩盘完蛋。

      朱勇于用事,锐意进取,当然不愿意坐着等死。他要解下历史的包袱,一时之间当然会有阵痛,还要得罪不少人。朱要保官,明哲保身,就决不会这样做;但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则舍此而外,实无它路。或许,走过这一段就好了。

      朱既是引发阵痛的人,也是推进社会保障机制最不遗余力的人。

      浑浑噩噩,无所作为,不得罪人,是容易的。朱是在走一条最难的路,这里面当然有他个人的男儿雄心,希望有所建树,不负此生。但他的理想 抱负,是建立在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基础上的,令人敬重。

      吃了一百个包子,涨坏的人,不要只责怪第一百个包子。朱在替前人挨骂,为后人谋幸福。

      听到消息,朱要走了,心里很不好受。出师未捷,不得不离去,这其中有多少男儿热泪,多少无奈?呜呼,杨柳依依,雨雪靡靡,没有了朱的中国,将要驶向何方?

      知我者谓我心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原文 -- ZT --- 化外 : 再评朱熔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前不久有机会回中国走了一圈,也是第一次回中国没去北京上海,而是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及农村。接触面、接触方式不同,有不少新感触。

        首先,从省级官员到平民百姓,私下对江李普遍颇为不屑,表达起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江诗入小学课本,据说在上海已经出版。此举无论怎么说都极为不智,这点除了身在庐山中的本人以外,恐怕连拍马屁动议的始作俑者也都清楚。对于朱老板,老百姓仍是以好感为主,主要是因为朱自身清廉,反贪污打走私不遗余力。这也是早就知道的。

        但是,中、基层官员,搞经济懂经济的,尤其是金融界人士,似乎有相当一部分对朱老板的行事风格及举措颇有微词。这是我原来不知道的。看样子原先我低估了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官员,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实干人士的注意力已经开始从概念、哲学、路线层面转向具体、实施、实效的层面,是一个微妙但至关紧要、极为可喜的进步。

        日前收集整理旧文,翻出年初写的《评点朱熔基》,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强,于是有此再论。

        与二板不共戴天?

        如我前文开篇所说,也许是湖南人骨子里的倔脾气作怪,朱老板喜欢甩一些硬话狠话吓唬裤裆里没货的。“可怜的老头,第一百口棺材是我的”,是一甩驳壳枪跟我冲啊格老子娘西皮奶奶个熊宰一个够本宰俩就赚了呀的游击队长作风。“国企三年不过岗三分之二要下岗”,是进一步发扬光大关闭关拍脑门子顿悟、用行政手法管经济的优良传统。“向毛主席保证不宰赖昌星”,更是泄露了中国政法不分、党领导法的重大国家机密,落下个国际笑柄。

        现在,朱老板又拍胸脯子了:舍得一身剐,誓把二板拉下马。

        所谓第二板块,是指继沪深股票交易所之后再建一个以NASDAQ为榜样的股票市场的计划,其目的是扩大股票市场总量、增加企业参与面、降低上市门槛,97年前后就已公开讨论、研究、设计,到99年,在广大股民中已经是妇孺皆知、翘首以待。

        中国的公开资本市场总量很小,兼之有关政策法律远未定型,带有很大的流通风险和操作风险,尤其是入世之后,在暗流汹涌的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下必将捉襟见肘险象环生。尽快尽量扩大总量,是事关国家宏观经济及金融安全的必由之路。二板是必须的。

        当然,好的愿望还得看怎么实施。

        98年提出的初版计划,是香港业内人士的成果,一方面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另一方面加高交易门槛,就差摆明了说“让我做庄炒作”,简直是恬不知耻,公然侮辱大陆领导及同行的智力和人格。天底下胆子大不要脸的人真是有。

        现在,国际金融市场普遍有如惊弓之鸟,投资人噤若寒蝉,二板此时开张的话很可能弄一付灰头土脸。更重要的是,十六大在即,权力争斗如火如荼,没人蠢到现在去推二板,当出头鸟招枪子儿。政治现实决定了明年之内二板不可能开张。朱老板既然十六大要下,这狠话有如癞蛤蟆拒绝吃天鹅肉,有点不好意思。

        二板风潮后面还有一个猫腻。因为炒得深入人心,声势浩大势在必得,有相当数量的投机资金提前占领阵地,压在“一开张马上就会上市”的企业上,其主要来源是太子党及其他内线大款、非法资金。这当然是不正常、不公平的现象,而那些“投资人”自然是不遗余力地为二板鼓与呼。也许朱老板与太子党的梁子已成私仇家恨,所以有此恨声?但贪官污吏在成全好事的同时捞一把,总比不干事或干坏事捞一把强得多。朱老板如此置二板于死地而后快,是经典的缘木求鱼,投鼠不忌器,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听拉拉蛄叫唤就不种庄稼了。

        再评邯郸人民银行

        人行改革学联储,得一二皮毛而精髓尽失,前文戏称为邯郸人民银行。此行与省市分、支行的业内人士接触之下,感触更深。

        人行脱离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脱离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向中央银行模式靠拢,致力于掌控宏观金融杠杆,大方向自然是对的。但如我在前文、本文及以后还将不断强调的,停滞在大概念层面是思维缺乏深度、缺乏具体了解的结果,是起步前的酝酿阶段。再好的概念口号纲领精神,最后是否成为好事,关键在于具体的实施,在于实施过程中的无数细节。

        实际情况如何?

        首先,人行改制,第一是人才大量流失,主要是被招商银行等自主性大、有动力的股份制银行挖走掏空;第二是和中共历史上所有的机构精简运动一样,越精简人越多。

        其次,人员多少倒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原定的功能目标是否达到。而现实是,在省分行及以下,地区中心行的管理形同虚设。设在武汉的华中地区中心行,直接下属三十多个分行,以现有的人员、素质、体制、职能,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是分、支行层面人浮于事、无所事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思想格式化进消遥岛后:为朱容基辩护 -- 也驳化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看了化外先生的《为朱容基打分》一文,有感乎中,遂决意作些表示。

        一,关于讲硬话

        大家知道,朱上任之初讲了不少硬话,事实是到今天仍然硬话不断。这些话大都兑现得勉强,他为什么要硬着头皮说呢?

        化外的说法是逗老百姓高兴,但事实是老百姓并不高兴。朱也不至于如此《低级趣味》吧。据我观察,朱把讲话作为一种工作的方式,他很重视自己讲话的功效。讲硬话的目的是为鼓劲,制造好的经济预期,吸引外资和鼓动内需。外电经常说朱是最好的招商者,这是事关中国经济全局的问题,朱不得不发挥所长,硬着头皮讲硬话。中国的特色是实际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朱的硬话还能起作用,他应该也会继续讲下去--为了支撑起大局。

        二,关于世贸

        朱推动入世不遗余力,不惜作出重大让步。入世对中国真有这么重要?

        确如化外所言,从纯经济而言,入世虽有长期之利,短期则因为中国尚未准备充分,祸福难料。但入世对于今日中国,另有两大妙用,不可不知。

        1是使改革开放不可逆转。

        不要说是危言耸听,改革开放确实存在发生逆转的危险。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不断发展和被释放出来,基层对改革的不满日益强烈,高层则很多人认为改革危及政权和正统,新左派应运而起,这些都构成逆转改革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在中国,最高权力的更替是无章可循的,政策的连续性也缺少保证,完全仰赖于继承者的忠诚。因此从毛到邓都不能不担心身后事和身后名,何况后来者?这样路线政策客观的不可逆就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今日决策之争的一个砝码。

        2借外力推动改革

        由于意识形态和产权制度的束缚,改革至今尤其是国企改革可供腾挪的余地已有限。改革要靠自己的力量向前走已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外力乃是不二法门,当然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无非是一种权衡。

        事实上按照龙永图的说法,入世对国内的冲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大。中国政府在逐渐开放中已形成了一整套实行调控,自我保护的做法。冲击无可避免,但会受到调节。

        三,日本问题

        讲实话,对日本问题我不甚了了。但据媒体反馈,朱访日普遍反应优于江访日,等于是给江擦屁股。当然也没取得《伟大成果》。如化外分析,中日关系短期内客观上难有大的起色。朱也无法完成不可能的事。

        无法实现重大突破,是否就不宜访日?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

        四,国企改革

        债转股当然不是什么伟大创举,它实际只是一种惠而不费的做法。既在宏观〈帐面上〉好看,又在微观上减轻了企业非良性的压力,并且解开了不少三角债,何乐而不为?

        化外兄有几个责问:为什么只搞外向出口?为什么只顾让出国内市场?为什么不占稳国内市场,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

        对此不知朱要怎么回答,我的回答是反问:怎么做?

        以中国目前现状,除非是闭关锁国,独立自主,否则是没有可能做到上述几点的。而这种做法又显然不是化外兄的主张。因此以我的理解,化外在此有点象指给我们看星星,然后问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摘下来。

        与一般的理解相反,我认为朱所谓国企三年解困只是障眼法。今天谁都清楚,国企只有死路一条,无非是争得一个体面的死法而已。朱真正要做的是:维持国企表面的存在,尽量不动声色地逐渐将其消解转化为社会所有〈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同时创造尽可能公平有序的环境,鼓励和促进非国有企业的发展,这是今日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

        朱在整顿经济秩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

        五,关于人民币不贬值

        确实,人民币不贬值后面有很多政治考虑。这些考虑,很多都是必须的,在其位就必然谋其事。

        从结果来看,不贬值,经济还是挺住了,这应该反证了当初决策的有效。

        从经济角度补充几点:

        1,不贬值不是做给别人看,不是讨好,而是自我需要。

        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尤其与亚洲地区相关度越来越高。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必使中国难以自免于祸。当时危机来势汹汹,谁也不知道将伊于胡底。因此,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作出努力,化解危机,是当时自救救他的首要之亟。事后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势和人民币不贬值,是遏制危机的两大关键。

        2,香港确是软肋。香港那时风雨飘摇,说人民币贬值而港币肯定能坚挺是不现实的。

        香港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很强,而且开放的市场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很大。当时国际炒家狂攻香港,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之慨,港币摇摇欲坠。再加上人民币贬值这一下重击,港币确有可能失守。至少谁都不敢轻易赌这一把--毕竟不如自己家务事来得有把握。

        3,外债也是个问题。中国上上下下明里暗里欠债不知凡几。人民币贬多少,外债就要涨多少,这可不是小数目。花不来,给今后的压力也太大。

        综上所述,还是不贬值的好,虽然也不会不要代价--谁叫你运交华盖呢?

        六,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

        化外给出的罪状一是:在国企改革急需资金时紧缩银根,与人民币贬值造成的出口下降一道,成为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

        所谓国企改革的真义,前面已经谈过,勿庸再叙。来看看通货紧缩。

        中国经济原来有一个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要医治这种发虚火的症侯,必须从金融和企业两方面入手,改变其运行机制。总之要动手术。改革,转换机制的过程,必然会对经济运行有所影响,如果仅仅因为市场疲软了一点,经济放缓了一点,就高呼〈通货紧缩〉,要求改革停下来,为企业进行传统式输血〈机制未转换完成,一切运作只可能是传统的〉,让经济再发虚火,那么一切改革只可能是空谈。难道有人竟以为可以在真空微波炉中搞好改革再端出来吗?

        顺便提一句,紧缩银根,挤出泡沫,在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中已显其效,被国际上引为成功的经验。

        罪状二:未能充分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至使几万亿存款睡大觉,造成巨大资源乱费。

        沉睡的资源要唤醒容易,要有效运作,产生效益难。

        我理解朱的思路:当前金融和企业机制转换均未完成,市场经济规则和体系尚不完善,斥资于国企是有多少化多少,而且不符合转化国企的战略,应该是尽可能地不投入或少投入;民营经济发展则存在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只能一步一步来,增量上不适宜体现政策倾斜。在此情况下,巨大存款正好构成大发国债的底蕴。朱相信自己直接主导下的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其效益比分散投资于国企好,且更有效率,更能发挥效用。

        实际效果如何,不好遽断。但基础设施建设大有进展,内需受到刺激启动,宏观上更符合战略目标,是事实。同时政府行为也带来巨大浪费,低效和腐败。其中优劣利弊,尤其是比之国企,确实不好评判。

        化外兄寄予厚望的债权进入资本市场,债务重组,最近似乎颇有动作。


        七,教育问题

        从道德角度讲,政府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获得发展通道的机会。社会一旦做到这一点,对社会的活力和均衡也有极大作用。可惜,这些对于今天的中国仍属奢望。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太多。以中国今日的资源和经济,要承载如此数量的人口,注定了一部分人要成为边缘人,失去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的帮助最后也将止于社保。

        问题是让哪一部分人成为边缘人?教育是个天然的筛子。正常的社会政府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业高低决定每个人的上升下降。中国今天实际上是在实行学业和经济力的双重标准,这当然是拜收费教育之赐。

        收费教育的实施,固然有为政府省钱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理顺办学机制。原来一切由政府包起来的体制,实践证明在今日中国是走不通的。效率低下,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学校留不住人才,教师缺少责任心和动力,教育水准持续下降,这些与国有企业类似的问题,在原有体制下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在此,似乎没有两全的方案选择。

        也要看到收费教育的成效:教师队伍稳定了,教师待遇和地位提高了,职位的竞争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招生一年比一年扩大。这些,没有新的机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真正的教育失败在农村的基础教育。民办教师的处境日益艰难,教学条件没有大幅改善,失学儿童越来越多。这些,都与三农政策的失误有关。

        减轻农民负担,重视三农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出台了无数政策办法,可能都不及一个老办法可行有效:轻徭薄赋。

        政府多拿几百个亿出来,不但可以搞费改税,甚至可以干脆免除农业税,农村财政的开支,由中央包起来。如此:农民高兴,农村经济必有起色,对内需也必有促进;民办教师收入有保障,农村入学率也必然提高;农村干部免去收钱收粮之苦,收入有保障,既可定编载员,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社会稳定,这笔帐应该划得来。至少比花钱涨公务员工资更有效益,也更公平合理。

        我赞成给公务员加薪,这迟早也是必须的。但事有轻重缓急,农村更迫近。

        理解朱的考虑是:粮食问题解决后,储存成为问题。朱不想在政策上造成误导,宁愿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以此促使农村产业上一个台阶。这既是农村的根本出路,也是迎接入世挑战之必须。但这条路见效太慢。

        八,老年化

        这是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没有老年化,中国的人口依然难以消受。将一半的中国人移到美国,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福利制度可能立马崩溃。人口是中国最大的难题,因此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必须的。借用朱一句话:不要听那些人权分子胡说八道。

        化外指责工人五十即退休是人力资源大浪费,其实这是个误会。原来国企是经济主体,因此给人以国企代表整体经济的错觉。国企工人往往五十即退休是事实,但民营三资并非如此。国企中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工人,退下来正好直奔民营三资,往往受到高薪聘用。这一部分人早日退下来是一种幸运,不然绑在国企破车上,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只能与之俱衰俱亡。当然,重新获聘的只会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指望社保。这是竞争社会无可奈何的铁律,也是当今效率优先之必须。将来会不一样的。顺便说一句,社保只有扩展到农村,才能算真正成功。

        九,最后的话

        话外老兄要我不拘而谈,实在是学识有限,只能到此为止。

        中国事难办,中国难办事,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有切身体验。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社会纠缠着无数矛盾,潜伏着无数暗礁中展开他的总理之行的。本来以他的才干个性,朱是最有望打破僵局,开创出国家发展新局面的。他甚至比邓更适合此一工作。遗憾的是,他掌握的权力是极有限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受到种种限制制约,但这种束缚究竟有多大,看法不尽相同。

        在我看来,朱不掌握人事权这一点,已足使其一事无成。

        在国企干过的都知道,厂长如果不能处置工人干部,一切改革都是假的。你使尽浑身法宝,厂还是那个厂,倒下的只会是你。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越性。

        如果再加上权力层的争斗《这是必然的》,你还干什么干?

        朱的决策权无疑也是有限得很。他还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确属不易。

        今天的中国总理,其实质只是个管家。作管家,朱未必是合适人选,对此邓看得很准。可能出身总管的温家宝更适应管家一职,只不知他驾驭经济的本事如何?

        中国仍未摆脱人治的轨道。人治社会,社会的进程,端赖于统治者的才德。天生朱某,空有济世之才,报国之志,却不能尽展所长。

        这是朱之不幸,更是国之不幸。

        强人时代即将终结,人们很难期望再出现一个朱。如果今天不启动民主,中国的未来,绝望将多于希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要怀疑老朱会搞经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送交者: 其他不论 2001年9月10日16:44:06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老朱反腐抬棺材做秀,消气外交,搞下岗不顾工农死活都是让人抽他
      的地方。但是会搞经济这一条就坐实了他NB的基本面,别事也就任他
      秀去。

      为什么说老朱会搞经济?这个绝不能拿增长率这种数字来说事。一则
      增长率是对比,基数低增长率容易高,断不是增长率越高越NB,那年
      伊拉克30%多的增长率只能叫人说老美下手太狠了。二则增长率这数
      字极不可靠,统计上定义不容易搞清楚,GDP,GNP,借来外债算收入
      ,货品积压卖不出去也算产值,不是专门搞经济的弄不明白。而且这
      数字成了政治目标,闹了"保八"的笑话:各省交上来的数字全部保八
      ,老朱给缩成7.8放在报上了。正因为如此,拿增长率说中国NB使不
      上劲。有西方贼心不死的就阴阳怪气的放话,"鉴于中共对统计数据
      的一贯操纵,权威人士怀疑,中国XX年的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甚至
      为负。。。"

      但是有一些数字那是板上钉钉一个个算出来出不了错的,象外汇储备
      ,国家税收,实际利用外资都是定义严格,有据可查的。从这里看老
      朱的NB就可以啜牙花子可劲喷粗气了。

      一。外汇储备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年8月

      194 212 516 736 1050 1398 1450 1547 1655 1900亿美金

      从中明显可以看出,老朱1993年上台主抓经济以后迷上了外汇储备,
      当年就翻了番。到今年8月1900亿花花银子翻了9倍,97年开始一直世
      界第二,次于日本。

      这个外汇储备证明了国家挣钱的能力。这钱不是说想攒就能攒的,你
      先得会挣,还要买别人的好东西,还要还借的钱。国际有名的攒钱大
      户日本,台湾,香港,经济水平都不低。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放得上台
      面的。至于说当不当攒这钱另当别论,至少你先得有这个本事。

      这老朱攒钱还真赶上时候了,97年金融风暴,那泰国,韩国就栽在这
      上面了,被索罗斯逼得低声下气上北京向老朱告饥荒大嘴一张就借
      300亿美金,让老朱给顶了。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香港本身1000多
      亿储备加老朱放话死挺,曾荫权1000多亿港币出手买股票,到今年全
      部回收,净剩市值300多亿的股票。这赚的是谁的钱?好多就是鬼佬
      公司的股份,一不小心港府一度成为汇丰银行的最大股东。

      外汇储备摆着其实是有钱不用,在需要投资的情形下不一定是好的。
      但是摆着吓人还真是有用的,一则世行等各方债主不怕中国还不上钱
      ,每年借钱都顺得很,二则世界各地资金有了信心敢上中国投资,比
      中国自己用这钱投资更好,三则手里有美金,美国债券,欧元等急眼
      了抛售有威摄力。

      看老朱如今的意思还在玩命攒外汇储备,这个难说好坏,不过如果外
      资进入势头不减,这么做问题不大,犯不着拿出来投资。要注意的是
      外汇储备结构要搞好,不要美元大贬,美国债券不顶钱,黄金跌价那
      就亏大了。这方面太专门,相信中国有顶尖人才,就算不赚,也搞好
      杠杆对冲什么的保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2458 17043 20019 22974 24941 28458 29876 32619亿RMB

      这里有人民币价格因素,不过大致可比。从数字增长的倍数来看,经
      济实力的增长是不容质疑的。

      这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比较过硬的。老朱喜欢修桥铺路,有点子大干快
      上的意思,造成合格施工队伍不足,桥塌屋倒的事故已经发生不少,
      以后只怕会越来越多。但是毕竟有好多路桥是建成了,起到应有的作
      用,成绩是主要的。这些基本建设,老朱下了台还照样能起作用的,
      是打基础的事。老朱对项目把关还是比较严的,项目不实在的宁肯先
      不忙挣钱先搞铺路修桥,有一年放话说全国的大项目就只有包钢一个
      以前批了只好继续投钱。基本可以信任他掌握的钱用到了实处。各地
      方乱来的非常多,河南的药厂,江西的发电厂都属于穷省几十亿人民
      币的大项目乱上,现在还不知怎么收摊。

      总的来说老朱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是成功的,这些年国内的交通
      电信的确是有大发展,打好的腾飞的基础。外商也是看好这一点才一
      年年投的钱越来越多。这基本建设起的作用能和各省市发展夜生活同
      日而语么?

      当然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很多问题,觉得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造成
      的。老朱说话,其实地方上并不一定听的,自己有一套,有时也的确
      就灵了。不过地方上领导和人才的水平离中央还是差太远了,出问题
      是必然的。所以老朱要抓权,把权力收归中央,也是其来有自的。

      三。实际利用外资1979-1983 1983-2000 九五期间
      124.6 5064.6 2898亿美金


      合同利用外资一般都比实际多上一倍,不能算。实际利用金额每年也
      有些波动,并不是一直增长的。但是从上面的统计数据来看,改革开
      放前四年基本不值一提。83年以来17年的5064.6亿中一大半都是第九
      个五年计划老朱正NB时贡献的。这充分说明了老朱上台后实际利用外
      资有了突飞猛进。93年后,每年都是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第二。和
      东南亚吸引外资的比例,由三七开变成七三开。2001年上半年增长20
      .5%,势头不错。

      这个外资是人家拿钱过来投资,最终也是要赚钱走的。有些国家象印
      度就不乐意,咱们国家也有些人想不通,联系上台独企业更是麻烦。
      我觉得这个事情要这么想,外资投钱组织中国劳力生产,创造了财富
      ,怎么着也是个好事。外资不来,中国这么多闲散劳力也就闲着,连
      工资也挣不着,断乎不是好事。外资来了,如果赚了钱,若中国方面
      有股份的,当然是好事;就算是独资,他赚的钱并不是说中国拿自己
      原有资产给他,而是他组织生产创造的财富;有时就算外资亏了,中
      国总体还是赚的。还有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上的好处都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有些情况下中国是会亏的,人家一点子钱就把你宝贵的资源倒走
      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主流,随着中国人眼界水平不断增长,这种事
      情会越来越少。总体上来讲,外资是多多益善的。要是能让外资出大
      价钱买你的房产地皮,是值得称道的事。特别是中国上两个世纪倒了
      霉,特别缺资金,外资的意义更加重大了。这实际利用外资绝对是老
      朱的政绩,不可以说什么买办卖国。

      还有些硬数字,象进出口,税收老朱都可以拿出来吹,有时间再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