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 这是一个问题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六
(上)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笔下著名人物哈姆雷特曾有句警世名言: 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一个问题.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好不容易自费来到美国留学,并且”开局不顺”的中国学生也立刻面临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 -- 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
“黑”下去就是放弃F-1学生身份,随时随刻都可以向学校或朋友们不辞而别,遁身于广阔自由的社会之中,像梁山好汉一样”落草”当草莽英雄,与广大非法移民为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从现在起”开创自己的事业,不管是什么事业. 说不定时辰到了自己还可以立个山头.
“白”起来就是呆在学校里刻苦熬个学位,不管是什么学位,然后碰运气找个工作,等待”招安”,沿着”学而优则’师’”(工程师,教师,会计师,医师,科研或金融分析师)的道路走下去,豪迈地成为美国的白领阶层,或中产阶级中一员.
正如当年无论生或死的抉择都可以造就哈姆雷特一样,在美国黑与白的抉择也都可以造就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所谓林大了什么鸟都有,洞深了什么怪都有.
其实,美国的移民史,大部分篇章是移民们”黑”下去的历史,是移民们在黑中求胜取胜的历史. 于是,在我看来,邓小平在中国的” 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和美国的”让一部分人黑下去”的实践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人权保障篇章之一. 何以见得? 老邓改变了世界上25%人口的人生观,而美国则每年给几百万绝望的非法移民带来了”人生仍有一搏”的希望. 最初的美国不就是由一小撮”黑人”建立起来的么? 查查老美史,三皇五代以前哪个不属”黑人”辈份,起于蛮荒? 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克林顿.
结果是, “黑下去”让美国成了庄子梦境中的”天池”,其中大鱼小鱼者无数. 大家都靠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来过日子. 拥挤不堪的水池子于是造就了美国在人材资源上的critical mass.
在美国”黑下去”还丝毫没有道德上的负罪感. “黑下去”跟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本有异曲同工之处. 人类的原罪要靠一系列人间苦难去消除,而”黑下去”本身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颇符基督大义,所以反而还有心理上的优势. 去过了几次教堂的人都知道,这种”黑”过的人最容易跟天堂结缘,死后统统上天堂. 难怪在这里无论好人坏人,”白人””黑人”都喜欢上教堂. 好人求的是有口饭吃,有安稳的小日子. 坏人求的是干了坏事后赎赎罪, 将来照样上天堂.
于是,我来到这个国度后不得不很快发现美国人喜欢吹自己出身低微,起于平民,最好带有”黑”性色调. 这种”原罪”精神可是跟我们阿Q的”原乐”精神有天壤之别. 记得阿Q遭人欺负了后喜欢说”你算什么,俺祖上比你阔多了”. 美国人则喜欢说,”你还算好啦,俺过去比你穷多了”. 啊哈! 比富颇表现出一种世代凋敝没落的心态,比穷则表现出一种向上进发心态. 由此看来,在老美面前万万不可恭唯他们太有钱!
翻翻美国的大赦史,不难怪美国人历来特别照顾那些非法移民,而且是越黑大赦的机会越大. 大赦成了美国人鼓励机会主义,冒险主义,鼓励改变人生,改变人生观和道德观的独特社会进步机制. 大概还是安定团结, 皆大欢喜的现实主义乌托邦. 大赦的目的跟教堂里学到的基督教义是一样的: 给所有的人一次人生机会. 给成功者的成功合法化,不成功者的不成功再试一次. 就像大赦宣告所云,谢谢你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贡献,当然还包括你的痛苦.
所有这些对”黑下去”的社会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当然轮不到在”白”起来的道路上奔忙的人.
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 这是一个问题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六
(下)
由此看来,美国的自由,放任和”黑下去主义”充分激发了人类的善恶本性. 天才与愚顿,勤奋与懒惰同时共存. 在这个体制下大概有两类人最吃得开了. 一类是人上人,各行各业中的顶尖人物,靠着成功占有社会财富和名誉资本;另一类是人下人,靠着宽宏大度的社会制度苟且偷生,但说不定哪天弄好了走捷径让他们鳐子翻身.
而将这社会的两级拼在一起的是无所不在的教会精神,它在平衡着两极的社会心态,大家相处为安,井水不犯河水. 我常常在穷人当道的街上看到牧师模样的人在侃侃演讲,但应者了了无人,脚可罗雀. 看着他们全神投入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神经错乱或吃错了药,后来感悟这是一项很严肃的事业,瞧他们脸上的那副使命感吧. 出于好奇,我常伫脚聆听,开始是想练习练习英语听力. 一不小心还听出了思想. 我的结论是严肃的教义并没有能力改变实际人生. 我并没有感觉当地食客精神状态改善多少,起码没有在小费上体现出来. 演讲着的牧师们身后的无家可归者楼照样浓烟四起,抢粮帮照样抢粮,我的收入当然也没有随之提高. 可不是? 听了这么多,我照样还得为生存送外卖,慢了还遭老板骂. 要读书的话,下个学期的学费也没谱呢. 但仍然佩服牧师的敬业精神,不是他的演讲产生了什么效果,而是他明知效果不佳仍继续努力的精神.
两级之外,苦就苦了中不溜秋的人,而想要当白领,是最中不溜秋的了. 既无出类拔萃的能力优势,也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优势,所以两不得其美,干瞪眼受人制约. 记得我刚到俄亥俄的雅典才几天,就感觉到当地留学生们对就业前途人人自危,一片哀鸿遍野. 大家都抱怨生不逢时,经济不好,找不到工作,毕业前线频频传来寻工失败的消息. 难怪教堂里挤着那么多的中国学生,大家都在精神蔚籍所避难呢. 自己好歹算是”识时物者为俊杰”,拼了命跑出来,黑里黑外干外卖. 虽然离”胜利在望”还有不少距离,但至少在跟那些截粮帮老兵油子的巷战中没输光,怎么样也称得上是”初战告捷”. 刘大厨还常常放下他的校长大架,教导我好好”黑下去”,说不定将来合伙共谋餐馆大计,开创自己的事业.
可是,浓重的知识分子情操又一直在阻挠着我在”黑下去”的事业上发挥下去. 如果就这样黑下去了,国内学的那么一大堆东西不就浪费了吗? 原本来美国一展专业宏图的计划都要统统扔到餐馆的垃圾桶里? 怎么跟国内的江东父老交代? 跟刘校长战斗在一起勉强不算太冤,但怎能与那些目不识丁的村夫为伍? 然而,冷酷的现实是,在餐馆挣钱比读书来得快. 刘校长甚至还语重心长地预测, 五年后我仍可能是一介穷光蛋学生,为毫无价值找不到工作的文凭耗尽心血,而他肯定挣得比现在多,混得比现在好. 哇奥! 一个月多来,牧师们的演讲和刘校长的教诲让我反反复复陷入了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的独白中.
独白归独白,活还是要干的. 其时已近12月中旬,日渐靠近一年一度的圣诞节. 餐馆生意也日渐淡泊,连街上的截粮帮们也开始偃旗息鼓. 老板说老美们在攒钱准备年货了. 要准备好,这是大战前的寂静,圣诞节会忙得死去活来. 为此,老板还指定我每天下午3半点至五点之间挨家挨户散发餐馆的菜单广告,培养老美的口味. 刚开始自己很积极, 反正生意好了自己受惠. 不管是邮箱还是门缝,到处塞菜单. 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 想吃的不用请他都来,对中餐不感兴趣的就是免费送饭上门,他也要把你轰走. 对这门差事最简单的应付是偷偷把菜单扔到街头垃圾桶里了事. Nice Food 餐馆旁有一所大学叫Fordham University,学生是我们的重要食客群体,往那里散发菜单也是理所当然. 我每天都特别卖力往那跑,把所有菜单塞进校园里的垃圾桶后,一屁股坐进了学校的图书馆.
Fordham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中等规模. 知名度在纽约仅次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 校园建筑古典庄重,学院气氛浓,学生看起来”民风”淳朴,跟那些放肆的街头帮有天壤之别. 时逢全美国大学橄榄球联赛赛季,每逢周末比赛,学生们都看比赛,party热闹起来,少不了吃吃喝喝,所以有时餐馆定单无数,忙得一塌糊涂. 连餐馆的精神环境所随之改善,除了女人外,凭增新的娱乐话题. 我原来感觉橄榄球没什么好玩的,瞧大伙翘起屁股,从裤档下掏出个球来扔来扔去,抢来抢去的,动作野蛮,简单粗慥,跟足球艺术比起来,简直太下里巴人了! 不料到它跟生意紧密相连,”生死攸关”,不知不觉地也情投其中起来了. 看不懂归看不懂,热闹起来却非同小可. 瞧瞧老板那副模样吧,他钟情的球队要赢了球,我们的日子会轻松许多,餐馆气氛顿时活跃. 我突然萌发了强烈的愿望, 我要这样的生活,我要回到校园里去! 我已经尝试了”黑下去”,够了! 我腻透了餐馆,腻透了小费,腻透了跟街头帮们的周旋!
主意已定. 接下来的是调整行动方向,重新选择学校,寻找新的经济资助来源. 我原来在国内就已经同时联系了好几所大学,寄了有关入学申请材料. 因为要争取尽早拿到签证,就选择了最早寄来入学通知单的Ohio University. 我于是借助于Fordham University的图书馆, 挨个写信联系和打电话到有关学校索要录取通知单和可能的经济资助. 我总共联系了五所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Kansas, 还有University of Taxes. 结果全有录取,但只有 University of Kansas 最有可能尽早获得资助. 我于是下定决心,转学到University of Kansa去,同时开始联系Ohio University的外国学生办事处办理有关转校事宜.
圣诞节一过,一切准备就绪,我突然向刘老板提出要走人,餐馆一时哗然. 近两个月来,我是风餐雨露,疲于奔命,但始终还算是斗志昂扬,表现出了能干的样子. 老板当然看在心里,不愿意我走. 刘校长李抓码李打杂也纷纷劝我留下,一起创业. 但主意已定,不可更改,我已铁了心去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原本梦中已牵挂无数日子的美国式的大学学生生活方式,不管它将来能不能让我”白”得起来.
我再次乘坐灰狗车离开纽约之时,哭了. 纽约再见, 你重新铸造了我! 意念之中,那首”take my breath away”的歌再次在心头泛起.
校园第一次战役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七
一路灰狗不眠无语,回到安静异常的雅典小镇. 原来的房东果然应约等候在车站,见到我像久违的亲兄弟,紧紧拥抱,不断拍着我的肩膀说很高兴又见面.
回来主要是为了取行李,同时向房东一家告别,只在小镇呆一个晚上. 我早在纽约就已买好了第二天下午由雅典到Kansas 州Lawrence的车票.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早上房东全家带着我到教堂,大概要搞一个正式而且庄严的告别仪式.
在几百人做礼拜的教堂里,房东颇带自豪感地一一向教友们介绍我,并把我在纽约混了两个月的”事迹”告诉了教堂的牧师. 牧师听了故事后马上借题发挥,上台宣讲了一段”人生要保持信念”的段子. 记得他激昻地说,”我们有位新朋友来自遥远的中国. 人生地不熟,独自跑到纽约打工,历经辛苦. 但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因为这里是上帝保佑的国度. 他有出息,比我们幸运,不少在坐的恐怕从来没有去过’大苹果’纽约,包括我自己”. 断断续续听到此处,真想老老实实地告诉他,我的人生的”信念”除了有时跟上帝有关外,大部分来自生活的压力,来自没钱交学费. 当然我还要感谢房东的宽宏大度,他没有揭我的违法打黑工老底.
激动之中,我差点抢到台上洗礼,”立地成徒”. 但始终没能突破”无神论”心理障碍,迈出革命性的一步. 我后来每每想到这里,还有点后悔. 那可是我戏剧般改变后半生苦难人生信念的最佳时机啊! 用中国人的哲学来说,我可能是命不该如此,至少在美国这个上帝保佑的国度里还没受够罪.
这不,我又要朝着另一个未知处走去,天知道前途如何?
挥泪告别雅典,弥想之中,灰狗车到了Lawrence,时值正午. 从Ohio University那里学来的经验,我找了辆出租车径直开到University of Kansas校园里外国留学生办事处门口. 一头扎进去报个道,但主要是为了找个”寄人篱下”的房东,先免费住几天再说. 果然,办事员马上接通了本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宜会主席的电话,主席很快在电话里给我介绍了个房东,是位中国学生,马上要来接我. 半个时辰后,新房东驱车前来把我接走.
我才知道接我的”官”也不小,是位副主席,姓梁,名少思. 顾名思义,他平时”思”的的确不多,是位搞艺术的,东方艺术史博士生,原是国内某著名美术学院硕士生. 由于专业同属文科大类,我跟梁主席侃起来顿感万分投机. 少思兄文质彬彬,但看得出来在学问上是隐山藏水. 他来美已有两年,刚开始也没什么经济资助. 但学习非常用功,加上英语好,靠班上第一的成绩拿到了TA(助教),成了系里一位国际著名教授的高徒.
看着人家的成功,自己也当然坐不住了. 头等大事是先要在住房上独立. 我当晚就开始翻当地报纸”房屋出租”栏目找住房.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挨户打电话询问具体租房事宜. 两天后,选中一处离校园和一家食品杂货店都是两公里左右的当地典型的独门独院的两层小屋. 这样上学购物都在半小时步行的范围内. 小屋共有四间卧室,全在二楼,楼下一个厨房兼餐厅,一间起居室. 我自己住了一间,房主说其他三间也有人了. 这样的房租是每月280元,按梁主席的话来说,在中国学生中属”豪宅”级了. 本来如果不着急的话,可以慢慢找人合租,会便宜很多. 无奈自己着急要独立,不愿寄人篱下,仗着刚在纽约发了点财的豪情,牙一咬就把租约签了.
接着到系里报道,询问即将开学的春季学期有没有奖学金可以申请. 系里的回答是春季已经不可能,可以赶快挂个号申请秋季. 但秘书也老实说竞争很激烈,已有好些老生排了几个学期的队了. 除非成绩特别优秀,被某个教授特别看中,不然很悬. 我向她要了一份教授们各自在搞的科研课题和特别的学术兴趣背景材料,看看有没有凭我的特长帮得上忙的. 仅粗略扫了一眼,感觉是牛头不对马嘴,信心顿失大半. 看来这个春季的学费是非要自己交不可了,弄不好连秋季也得赔进去. 算了一下,一个学期的学费是3千美元,刚好把我在纽约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花光. 为了每月的生活费,为了那间糊里糊涂签下租约合同的”豪宅”,我还得想办法打工去!
一口气跑到留学生办事处,了解校园工作情况. 工作不少,但大部分需要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显然是为美国人自己而设. 我最后还是回到老本行,到学生集体宿舍食堂碰运气. 没想到食堂的经理正愁着找不到人洗碗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据本州法定最低酬金标准,洗碗的工钱是5美元一个小时. 移民法还规定,留学生每星期最多可工作20个小时,但最少要修3门课. 也就是说一星期可挣100元,一个月下来是400元. 省吃俭用,正好可以解决日常开支. 解决了平时吃饭问题,我不得不对前途又乐观起来了.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下个学期仍要自己交学费,不就是暑假回到纽约的Nice Food餐馆重抄旧业吗? 运气好的话,3个月的暑假足以挣够下两个学期的学费,然后平时靠学生食堂以战养战,看来这留学战役是胜利在望了!
我的第一群校区朋友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八
哈! 这算是我来美国找到的第四份工作吧? 真不知是要感谢上帝,还是感谢自己的”竞争力”. 都不需准备什么个人简历,也不要面试,一”见”成功. 还很巧,离正式开学有两个星期,可以先乘机适应一下食堂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感觉,有个心理缓冲对付即将压上身来的课程. 迫不及待的食堂经理要我第二天就上班,我当然欣然应允. 校园里四处分布有好几个食堂,我选了一个比较靠近我的住房地段. 食堂的工作时间分两段,午餐和晚餐,各需2-3小时左右.
在梁主席帮助下,我当天就搬进了新房,还不好意思地从少思兄处拿了张床垫,他豪爽地说反正是捡来的,不花钱. 毛毯是自己带来的,还有那只曾伴随我战斗在托福GRE考场的枕头. 然后步行到附近的食品杂货店买了些方便面,牛奶和鸡蛋,什么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之类,就这样支起了个家.
晚上九点左右,我终于在楼下厨房听到一阵粗糙的卡车声靠近,停下. 一中年白人男子开门进来. 他大概是我见到的第一位室友了. 双方嘿哈了几句,话题迅速进展. Gerry身材高瘦,一脸络腮胡,嗓音粗曠,略带几分酒气,态度还算爽快. 历经了几个月的送外卖,我也发展出了见人不陌生的职业习惯. 再加上毫无”小费情怀”,对话更是在平等心态中进行. 听说居然还有人历尽辛苦,从遥远的中国来美国寻梦,他冷冷地丢回了一句,哦耶!? 有很多人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国家. 我试图挽救突如其来的失望,忙自我安慰道,是想上天堂吧? 看来Gerry的精神况态不太好,好像还是单身,感觉不出什么”中产阶级”游刃有余的气息.
不管Gerry想上哪,反正我现在不想离开这个国家,做梦也不想. 上楼睡觉去,准备迎接明天的新挑战才是正道.
不知是半夜什么时辰,朦胧中被阵阵噪音惊醒. 定神仔细听听,糟糕,是男女做爱的声音,就发自隔壁房间. Gerry 房间在对面,可见这是另一对尚未见过面的室友. 只听那女人喊起来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 鬼才知道是在痛苦挣扎还是欢娱快乐,而且还没完没了. 好不容易挨到她叫到高潮. 刹时间整座房子都在震动,像是世界末日,天要塌下来. 我被吵得无法入睡,不得不屏住气息,还不敢出汗,硬着头皮支撑着这惊心动魄的游戏完结. 哇奥! 连那事都显示出美国人不同凡响. 我不禁自我解嘲起来, 哎,不小心掉进人家爱的”摇篮”里了! 这是我来到美国后在属于自己的住房里睡的第一晚觉,隔壁的演出也算是Lawrence人民送给我的见面礼,算是开了眼界了.
Lawrence的清晨很宁静,出门走走,透透新鲜空气. 外边正下着雪,漫天飞舞,一片白茫茫. 出于送外卖”职业”习惯,我冒雪在周围步行兜了一圈,识识什么路标街名之类的. 回到屋子,只见Gerry和另外两人在厨房里摆弄早餐. 一位是身材壮硕的黑人小伙子,很年轻,另一位是白人女子,略胖,看上去至少也有四十岁了,满脸沧桑的样子,嘴里还正叼支烟. 黑小伙子右胳膊缠着厚厚的绷带,显然受着伤呢. 大家hello了一阵后,我才知道Michael正是我隔壁的室友,而叫Susan的女子则是他的女朋友,不住这里,偶尔来一趟. Susan不常住这里倒是让我松了口气.
早上10点半左右,我开始步行向学生食堂进发。KU整个校园座落在山坡上,我得往上爬。当时正下着雪,冷风呼啸,气温有零下10度左右。还算好,经历过纽约的雨雪,再加上“临战” 前的兴奋,我倒是有点“胜似闲亭信步” 。
这是一个供近千学生膳食的大食堂。厨房里干活的人很多,几乎全是美国学生,光摆弄碗碗碟碟的人就有十来名。我先加入“运碟队” 把碗碟从储藏室运出放到领饭菜的窗口. 开饭了以后,加入“洗碗队”把学生们用过的碗碟收集起来运到洗碗机前,将碗碟清理一番后放进框架中塞进洗碗机,最后再把洗好的放入框架中运回储藏室. 热热闹闹,有条不紊. 第一次跟这么多的美国学生在一起洗碗,感觉很轻松. 没有老板的吆喝,没有工友的督促,当然更没有抢粮帮,也不要挂记小费不小费,大锅饭作业,记时不记件,好像离资本主义的残酷环境很远嘛.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几天下来,认识了洗碗队里的其他两名中国学生. 游军个子高而瘦,皮肤略黑,南京来的,学工程机械专业,刚到一个星期而已,径直从国内来的; 吴永进更高更壮,学体育管理,原来是某省队女排助理教练,来了有一个学期了. 都从国内来,又都没有资助,大家都惺惺相惜. 游军精神状态比我刚到美国时好多了,踌躇满志,好像时刻都有可能从系里拿到钱,准备跳槽. 永进兄洗碗老前辈了,还混了个运碟队队长,手下人马不少. 但相处几天后感觉得出来他很有挫折感. 首先是一个学期后仍没能在系里拿到资助,其次手下人马今不如昔. 想当年被一群年轻女孩子排球队员围着捧着,何等心旷神怡! 他说刚来时宏图不小,凭着由中国女子排球在世界连拿几个冠军后带来的名气,再加上自己的教练经历,怎么样也可以在KU女排里混个教练,跟洋女孩快活一段时间. 结果一切都没在预料中进行. 美国人也没有想像的那样对女子排球运动疯狂. 还没完,国内还有一个结婚不久的原是省一级女子羽毛球队员的妻子呢,正急着弄钱把她签出来.
晚上回到房间,正好碰上第三位室友. 他叫Bob, 白人,刚从南方旅游回来. 中等个子,瘦而精干,样子斯文秀气. 看着他手里捧着一本书,还以为他是KU某文学系或艺术系学生呢. 他介绍说他曾是学芭蕾舞蹈的. 年轻时有个梦要到纽约百老汇歌剧院去发展事业. 但跳舞跳遍了纽约,始终成不了名,还落得个职业病,腰椎骨神经痛. 后来年纪大了,跳不动芭蕾了,干脆改跳轻松自如的拉丁派探戈,混迹于百老汇夜色酒吧之中. 还轰轰烈烈地追爱过几个酒吧女郎,最后都不欢而散,并由此产生厌世症,跳舞再也没有激情. “跟她们连个觉都没睡过”,Bob最后严肃地感叹. 谈起纽约,我当然也有激动人心的篇章,动起情来诉说了一番事业. 一个是跳舞跳遍了百老汇,一个是踩车踩遍Bronx,颇有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情怀. 我最后安慰他说,虽然自己也在“舞池”里见过不少女孩子,但运气还没他好. 从来没遇上过追爱的对象,更不用奢谈睡在一起了。
目前他除了偶尔出门旅游外,什么都不干. 在家有时在房间里跳跳舞,听听音乐,上上教堂打发时间. Bob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圣经,日夜伴随着他,成了精神食粮了. 最后,他还邀请我到他的房间欣赏一下他的舞姿. 房间里空荡荡无一家具,一张极简便的毛毯就当床了. 角落上放着一个小行李箱,开着,里面东西一览无余. 只有几件衣服,一片刮胡刀,一把折叠雨伞,几双袜子,一个小本本夹着护照.如此而已. 其余空间全当作舞池了. 只见他神情迅速进入凝思状态,然后开始拍起掌来,翩翩起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上)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笔下著名人物哈姆雷特曾有句警世名言: 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一个问题.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好不容易自费来到美国留学,并且”开局不顺”的中国学生也立刻面临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 -- 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
“黑”下去就是放弃F-1学生身份,随时随刻都可以向学校或朋友们不辞而别,遁身于广阔自由的社会之中,像梁山好汉一样”落草”当草莽英雄,与广大非法移民为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从现在起”开创自己的事业,不管是什么事业. 说不定时辰到了自己还可以立个山头.
“白”起来就是呆在学校里刻苦熬个学位,不管是什么学位,然后碰运气找个工作,等待”招安”,沿着”学而优则’师’”(工程师,教师,会计师,医师,科研或金融分析师)的道路走下去,豪迈地成为美国的白领阶层,或中产阶级中一员.
正如当年无论生或死的抉择都可以造就哈姆雷特一样,在美国黑与白的抉择也都可以造就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所谓林大了什么鸟都有,洞深了什么怪都有.
其实,美国的移民史,大部分篇章是移民们”黑”下去的历史,是移民们在黑中求胜取胜的历史. 于是,在我看来,邓小平在中国的” 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和美国的”让一部分人黑下去”的实践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人权保障篇章之一. 何以见得? 老邓改变了世界上25%人口的人生观,而美国则每年给几百万绝望的非法移民带来了”人生仍有一搏”的希望. 最初的美国不就是由一小撮”黑人”建立起来的么? 查查老美史,三皇五代以前哪个不属”黑人”辈份,起于蛮荒? 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克林顿.
结果是, “黑下去”让美国成了庄子梦境中的”天池”,其中大鱼小鱼者无数. 大家都靠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来过日子. 拥挤不堪的水池子于是造就了美国在人材资源上的critical mass.
在美国”黑下去”还丝毫没有道德上的负罪感. “黑下去”跟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本有异曲同工之处. 人类的原罪要靠一系列人间苦难去消除,而”黑下去”本身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颇符基督大义,所以反而还有心理上的优势. 去过了几次教堂的人都知道,这种”黑”过的人最容易跟天堂结缘,死后统统上天堂. 难怪在这里无论好人坏人,”白人””黑人”都喜欢上教堂. 好人求的是有口饭吃,有安稳的小日子. 坏人求的是干了坏事后赎赎罪, 将来照样上天堂.
于是,我来到这个国度后不得不很快发现美国人喜欢吹自己出身低微,起于平民,最好带有”黑”性色调. 这种”原罪”精神可是跟我们阿Q的”原乐”精神有天壤之别. 记得阿Q遭人欺负了后喜欢说”你算什么,俺祖上比你阔多了”. 美国人则喜欢说,”你还算好啦,俺过去比你穷多了”. 啊哈! 比富颇表现出一种世代凋敝没落的心态,比穷则表现出一种向上进发心态. 由此看来,在老美面前万万不可恭唯他们太有钱!
翻翻美国的大赦史,不难怪美国人历来特别照顾那些非法移民,而且是越黑大赦的机会越大. 大赦成了美国人鼓励机会主义,冒险主义,鼓励改变人生,改变人生观和道德观的独特社会进步机制. 大概还是安定团结, 皆大欢喜的现实主义乌托邦. 大赦的目的跟教堂里学到的基督教义是一样的: 给所有的人一次人生机会. 给成功者的成功合法化,不成功者的不成功再试一次. 就像大赦宣告所云,谢谢你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贡献,当然还包括你的痛苦.
所有这些对”黑下去”的社会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当然轮不到在”白”起来的道路上奔忙的人.
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 这是一个问题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六
(下)
由此看来,美国的自由,放任和”黑下去主义”充分激发了人类的善恶本性. 天才与愚顿,勤奋与懒惰同时共存. 在这个体制下大概有两类人最吃得开了. 一类是人上人,各行各业中的顶尖人物,靠着成功占有社会财富和名誉资本;另一类是人下人,靠着宽宏大度的社会制度苟且偷生,但说不定哪天弄好了走捷径让他们鳐子翻身.
而将这社会的两级拼在一起的是无所不在的教会精神,它在平衡着两极的社会心态,大家相处为安,井水不犯河水. 我常常在穷人当道的街上看到牧师模样的人在侃侃演讲,但应者了了无人,脚可罗雀. 看着他们全神投入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神经错乱或吃错了药,后来感悟这是一项很严肃的事业,瞧他们脸上的那副使命感吧. 出于好奇,我常伫脚聆听,开始是想练习练习英语听力. 一不小心还听出了思想. 我的结论是严肃的教义并没有能力改变实际人生. 我并没有感觉当地食客精神状态改善多少,起码没有在小费上体现出来. 演讲着的牧师们身后的无家可归者楼照样浓烟四起,抢粮帮照样抢粮,我的收入当然也没有随之提高. 可不是? 听了这么多,我照样还得为生存送外卖,慢了还遭老板骂. 要读书的话,下个学期的学费也没谱呢. 但仍然佩服牧师的敬业精神,不是他的演讲产生了什么效果,而是他明知效果不佳仍继续努力的精神.
两级之外,苦就苦了中不溜秋的人,而想要当白领,是最中不溜秋的了. 既无出类拔萃的能力优势,也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优势,所以两不得其美,干瞪眼受人制约. 记得我刚到俄亥俄的雅典才几天,就感觉到当地留学生们对就业前途人人自危,一片哀鸿遍野. 大家都抱怨生不逢时,经济不好,找不到工作,毕业前线频频传来寻工失败的消息. 难怪教堂里挤着那么多的中国学生,大家都在精神蔚籍所避难呢. 自己好歹算是”识时物者为俊杰”,拼了命跑出来,黑里黑外干外卖. 虽然离”胜利在望”还有不少距离,但至少在跟那些截粮帮老兵油子的巷战中没输光,怎么样也称得上是”初战告捷”. 刘大厨还常常放下他的校长大架,教导我好好”黑下去”,说不定将来合伙共谋餐馆大计,开创自己的事业.
可是,浓重的知识分子情操又一直在阻挠着我在”黑下去”的事业上发挥下去. 如果就这样黑下去了,国内学的那么一大堆东西不就浪费了吗? 原本来美国一展专业宏图的计划都要统统扔到餐馆的垃圾桶里? 怎么跟国内的江东父老交代? 跟刘校长战斗在一起勉强不算太冤,但怎能与那些目不识丁的村夫为伍? 然而,冷酷的现实是,在餐馆挣钱比读书来得快. 刘校长甚至还语重心长地预测, 五年后我仍可能是一介穷光蛋学生,为毫无价值找不到工作的文凭耗尽心血,而他肯定挣得比现在多,混得比现在好. 哇奥! 一个月多来,牧师们的演讲和刘校长的教诲让我反反复复陷入了是”黑下去”还是白起来”的独白中.
独白归独白,活还是要干的. 其时已近12月中旬,日渐靠近一年一度的圣诞节. 餐馆生意也日渐淡泊,连街上的截粮帮们也开始偃旗息鼓. 老板说老美们在攒钱准备年货了. 要准备好,这是大战前的寂静,圣诞节会忙得死去活来. 为此,老板还指定我每天下午3半点至五点之间挨家挨户散发餐馆的菜单广告,培养老美的口味. 刚开始自己很积极, 反正生意好了自己受惠. 不管是邮箱还是门缝,到处塞菜单. 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 想吃的不用请他都来,对中餐不感兴趣的就是免费送饭上门,他也要把你轰走. 对这门差事最简单的应付是偷偷把菜单扔到街头垃圾桶里了事. Nice Food 餐馆旁有一所大学叫Fordham University,学生是我们的重要食客群体,往那里散发菜单也是理所当然. 我每天都特别卖力往那跑,把所有菜单塞进校园里的垃圾桶后,一屁股坐进了学校的图书馆.
Fordham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中等规模. 知名度在纽约仅次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 校园建筑古典庄重,学院气氛浓,学生看起来”民风”淳朴,跟那些放肆的街头帮有天壤之别. 时逢全美国大学橄榄球联赛赛季,每逢周末比赛,学生们都看比赛,party热闹起来,少不了吃吃喝喝,所以有时餐馆定单无数,忙得一塌糊涂. 连餐馆的精神环境所随之改善,除了女人外,凭增新的娱乐话题. 我原来感觉橄榄球没什么好玩的,瞧大伙翘起屁股,从裤档下掏出个球来扔来扔去,抢来抢去的,动作野蛮,简单粗慥,跟足球艺术比起来,简直太下里巴人了! 不料到它跟生意紧密相连,”生死攸关”,不知不觉地也情投其中起来了. 看不懂归看不懂,热闹起来却非同小可. 瞧瞧老板那副模样吧,他钟情的球队要赢了球,我们的日子会轻松许多,餐馆气氛顿时活跃. 我突然萌发了强烈的愿望, 我要这样的生活,我要回到校园里去! 我已经尝试了”黑下去”,够了! 我腻透了餐馆,腻透了小费,腻透了跟街头帮们的周旋!
主意已定. 接下来的是调整行动方向,重新选择学校,寻找新的经济资助来源. 我原来在国内就已经同时联系了好几所大学,寄了有关入学申请材料. 因为要争取尽早拿到签证,就选择了最早寄来入学通知单的Ohio University. 我于是借助于Fordham University的图书馆, 挨个写信联系和打电话到有关学校索要录取通知单和可能的经济资助. 我总共联系了五所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Kansas, 还有University of Taxes. 结果全有录取,但只有 University of Kansas 最有可能尽早获得资助. 我于是下定决心,转学到University of Kansa去,同时开始联系Ohio University的外国学生办事处办理有关转校事宜.
圣诞节一过,一切准备就绪,我突然向刘老板提出要走人,餐馆一时哗然. 近两个月来,我是风餐雨露,疲于奔命,但始终还算是斗志昂扬,表现出了能干的样子. 老板当然看在心里,不愿意我走. 刘校长李抓码李打杂也纷纷劝我留下,一起创业. 但主意已定,不可更改,我已铁了心去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原本梦中已牵挂无数日子的美国式的大学学生生活方式,不管它将来能不能让我”白”得起来.
我再次乘坐灰狗车离开纽约之时,哭了. 纽约再见, 你重新铸造了我! 意念之中,那首”take my breath away”的歌再次在心头泛起.
校园第一次战役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七
一路灰狗不眠无语,回到安静异常的雅典小镇. 原来的房东果然应约等候在车站,见到我像久违的亲兄弟,紧紧拥抱,不断拍着我的肩膀说很高兴又见面.
回来主要是为了取行李,同时向房东一家告别,只在小镇呆一个晚上. 我早在纽约就已买好了第二天下午由雅典到Kansas 州Lawrence的车票.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早上房东全家带着我到教堂,大概要搞一个正式而且庄严的告别仪式.
在几百人做礼拜的教堂里,房东颇带自豪感地一一向教友们介绍我,并把我在纽约混了两个月的”事迹”告诉了教堂的牧师. 牧师听了故事后马上借题发挥,上台宣讲了一段”人生要保持信念”的段子. 记得他激昻地说,”我们有位新朋友来自遥远的中国. 人生地不熟,独自跑到纽约打工,历经辛苦. 但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因为这里是上帝保佑的国度. 他有出息,比我们幸运,不少在坐的恐怕从来没有去过’大苹果’纽约,包括我自己”. 断断续续听到此处,真想老老实实地告诉他,我的人生的”信念”除了有时跟上帝有关外,大部分来自生活的压力,来自没钱交学费. 当然我还要感谢房东的宽宏大度,他没有揭我的违法打黑工老底.
激动之中,我差点抢到台上洗礼,”立地成徒”. 但始终没能突破”无神论”心理障碍,迈出革命性的一步. 我后来每每想到这里,还有点后悔. 那可是我戏剧般改变后半生苦难人生信念的最佳时机啊! 用中国人的哲学来说,我可能是命不该如此,至少在美国这个上帝保佑的国度里还没受够罪.
这不,我又要朝着另一个未知处走去,天知道前途如何?
挥泪告别雅典,弥想之中,灰狗车到了Lawrence,时值正午. 从Ohio University那里学来的经验,我找了辆出租车径直开到University of Kansas校园里外国留学生办事处门口. 一头扎进去报个道,但主要是为了找个”寄人篱下”的房东,先免费住几天再说. 果然,办事员马上接通了本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宜会主席的电话,主席很快在电话里给我介绍了个房东,是位中国学生,马上要来接我. 半个时辰后,新房东驱车前来把我接走.
我才知道接我的”官”也不小,是位副主席,姓梁,名少思. 顾名思义,他平时”思”的的确不多,是位搞艺术的,东方艺术史博士生,原是国内某著名美术学院硕士生. 由于专业同属文科大类,我跟梁主席侃起来顿感万分投机. 少思兄文质彬彬,但看得出来在学问上是隐山藏水. 他来美已有两年,刚开始也没什么经济资助. 但学习非常用功,加上英语好,靠班上第一的成绩拿到了TA(助教),成了系里一位国际著名教授的高徒.
看着人家的成功,自己也当然坐不住了. 头等大事是先要在住房上独立. 我当晚就开始翻当地报纸”房屋出租”栏目找住房.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挨户打电话询问具体租房事宜. 两天后,选中一处离校园和一家食品杂货店都是两公里左右的当地典型的独门独院的两层小屋. 这样上学购物都在半小时步行的范围内. 小屋共有四间卧室,全在二楼,楼下一个厨房兼餐厅,一间起居室. 我自己住了一间,房主说其他三间也有人了. 这样的房租是每月280元,按梁主席的话来说,在中国学生中属”豪宅”级了. 本来如果不着急的话,可以慢慢找人合租,会便宜很多. 无奈自己着急要独立,不愿寄人篱下,仗着刚在纽约发了点财的豪情,牙一咬就把租约签了.
接着到系里报道,询问即将开学的春季学期有没有奖学金可以申请. 系里的回答是春季已经不可能,可以赶快挂个号申请秋季. 但秘书也老实说竞争很激烈,已有好些老生排了几个学期的队了. 除非成绩特别优秀,被某个教授特别看中,不然很悬. 我向她要了一份教授们各自在搞的科研课题和特别的学术兴趣背景材料,看看有没有凭我的特长帮得上忙的. 仅粗略扫了一眼,感觉是牛头不对马嘴,信心顿失大半. 看来这个春季的学费是非要自己交不可了,弄不好连秋季也得赔进去. 算了一下,一个学期的学费是3千美元,刚好把我在纽约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花光. 为了每月的生活费,为了那间糊里糊涂签下租约合同的”豪宅”,我还得想办法打工去!
一口气跑到留学生办事处,了解校园工作情况. 工作不少,但大部分需要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显然是为美国人自己而设. 我最后还是回到老本行,到学生集体宿舍食堂碰运气. 没想到食堂的经理正愁着找不到人洗碗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据本州法定最低酬金标准,洗碗的工钱是5美元一个小时. 移民法还规定,留学生每星期最多可工作20个小时,但最少要修3门课. 也就是说一星期可挣100元,一个月下来是400元. 省吃俭用,正好可以解决日常开支. 解决了平时吃饭问题,我不得不对前途又乐观起来了.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下个学期仍要自己交学费,不就是暑假回到纽约的Nice Food餐馆重抄旧业吗? 运气好的话,3个月的暑假足以挣够下两个学期的学费,然后平时靠学生食堂以战养战,看来这留学战役是胜利在望了!
我的第一群校区朋友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八
哈! 这算是我来美国找到的第四份工作吧? 真不知是要感谢上帝,还是感谢自己的”竞争力”. 都不需准备什么个人简历,也不要面试,一”见”成功. 还很巧,离正式开学有两个星期,可以先乘机适应一下食堂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感觉,有个心理缓冲对付即将压上身来的课程. 迫不及待的食堂经理要我第二天就上班,我当然欣然应允. 校园里四处分布有好几个食堂,我选了一个比较靠近我的住房地段. 食堂的工作时间分两段,午餐和晚餐,各需2-3小时左右.
在梁主席帮助下,我当天就搬进了新房,还不好意思地从少思兄处拿了张床垫,他豪爽地说反正是捡来的,不花钱. 毛毯是自己带来的,还有那只曾伴随我战斗在托福GRE考场的枕头. 然后步行到附近的食品杂货店买了些方便面,牛奶和鸡蛋,什么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之类,就这样支起了个家.
晚上九点左右,我终于在楼下厨房听到一阵粗糙的卡车声靠近,停下. 一中年白人男子开门进来. 他大概是我见到的第一位室友了. 双方嘿哈了几句,话题迅速进展. Gerry身材高瘦,一脸络腮胡,嗓音粗曠,略带几分酒气,态度还算爽快. 历经了几个月的送外卖,我也发展出了见人不陌生的职业习惯. 再加上毫无”小费情怀”,对话更是在平等心态中进行. 听说居然还有人历尽辛苦,从遥远的中国来美国寻梦,他冷冷地丢回了一句,哦耶!? 有很多人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国家. 我试图挽救突如其来的失望,忙自我安慰道,是想上天堂吧? 看来Gerry的精神况态不太好,好像还是单身,感觉不出什么”中产阶级”游刃有余的气息.
不管Gerry想上哪,反正我现在不想离开这个国家,做梦也不想. 上楼睡觉去,准备迎接明天的新挑战才是正道.
不知是半夜什么时辰,朦胧中被阵阵噪音惊醒. 定神仔细听听,糟糕,是男女做爱的声音,就发自隔壁房间. Gerry 房间在对面,可见这是另一对尚未见过面的室友. 只听那女人喊起来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 鬼才知道是在痛苦挣扎还是欢娱快乐,而且还没完没了. 好不容易挨到她叫到高潮. 刹时间整座房子都在震动,像是世界末日,天要塌下来. 我被吵得无法入睡,不得不屏住气息,还不敢出汗,硬着头皮支撑着这惊心动魄的游戏完结. 哇奥! 连那事都显示出美国人不同凡响. 我不禁自我解嘲起来, 哎,不小心掉进人家爱的”摇篮”里了! 这是我来到美国后在属于自己的住房里睡的第一晚觉,隔壁的演出也算是Lawrence人民送给我的见面礼,算是开了眼界了.
Lawrence的清晨很宁静,出门走走,透透新鲜空气. 外边正下着雪,漫天飞舞,一片白茫茫. 出于送外卖”职业”习惯,我冒雪在周围步行兜了一圈,识识什么路标街名之类的. 回到屋子,只见Gerry和另外两人在厨房里摆弄早餐. 一位是身材壮硕的黑人小伙子,很年轻,另一位是白人女子,略胖,看上去至少也有四十岁了,满脸沧桑的样子,嘴里还正叼支烟. 黑小伙子右胳膊缠着厚厚的绷带,显然受着伤呢. 大家hello了一阵后,我才知道Michael正是我隔壁的室友,而叫Susan的女子则是他的女朋友,不住这里,偶尔来一趟. Susan不常住这里倒是让我松了口气.
早上10点半左右,我开始步行向学生食堂进发。KU整个校园座落在山坡上,我得往上爬。当时正下着雪,冷风呼啸,气温有零下10度左右。还算好,经历过纽约的雨雪,再加上“临战” 前的兴奋,我倒是有点“胜似闲亭信步” 。
这是一个供近千学生膳食的大食堂。厨房里干活的人很多,几乎全是美国学生,光摆弄碗碗碟碟的人就有十来名。我先加入“运碟队” 把碗碟从储藏室运出放到领饭菜的窗口. 开饭了以后,加入“洗碗队”把学生们用过的碗碟收集起来运到洗碗机前,将碗碟清理一番后放进框架中塞进洗碗机,最后再把洗好的放入框架中运回储藏室. 热热闹闹,有条不紊. 第一次跟这么多的美国学生在一起洗碗,感觉很轻松. 没有老板的吆喝,没有工友的督促,当然更没有抢粮帮,也不要挂记小费不小费,大锅饭作业,记时不记件,好像离资本主义的残酷环境很远嘛.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几天下来,认识了洗碗队里的其他两名中国学生. 游军个子高而瘦,皮肤略黑,南京来的,学工程机械专业,刚到一个星期而已,径直从国内来的; 吴永进更高更壮,学体育管理,原来是某省队女排助理教练,来了有一个学期了. 都从国内来,又都没有资助,大家都惺惺相惜. 游军精神状态比我刚到美国时好多了,踌躇满志,好像时刻都有可能从系里拿到钱,准备跳槽. 永进兄洗碗老前辈了,还混了个运碟队队长,手下人马不少. 但相处几天后感觉得出来他很有挫折感. 首先是一个学期后仍没能在系里拿到资助,其次手下人马今不如昔. 想当年被一群年轻女孩子排球队员围着捧着,何等心旷神怡! 他说刚来时宏图不小,凭着由中国女子排球在世界连拿几个冠军后带来的名气,再加上自己的教练经历,怎么样也可以在KU女排里混个教练,跟洋女孩快活一段时间. 结果一切都没在预料中进行. 美国人也没有想像的那样对女子排球运动疯狂. 还没完,国内还有一个结婚不久的原是省一级女子羽毛球队员的妻子呢,正急着弄钱把她签出来.
晚上回到房间,正好碰上第三位室友. 他叫Bob, 白人,刚从南方旅游回来. 中等个子,瘦而精干,样子斯文秀气. 看着他手里捧着一本书,还以为他是KU某文学系或艺术系学生呢. 他介绍说他曾是学芭蕾舞蹈的. 年轻时有个梦要到纽约百老汇歌剧院去发展事业. 但跳舞跳遍了纽约,始终成不了名,还落得个职业病,腰椎骨神经痛. 后来年纪大了,跳不动芭蕾了,干脆改跳轻松自如的拉丁派探戈,混迹于百老汇夜色酒吧之中. 还轰轰烈烈地追爱过几个酒吧女郎,最后都不欢而散,并由此产生厌世症,跳舞再也没有激情. “跟她们连个觉都没睡过”,Bob最后严肃地感叹. 谈起纽约,我当然也有激动人心的篇章,动起情来诉说了一番事业. 一个是跳舞跳遍了百老汇,一个是踩车踩遍Bronx,颇有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情怀. 我最后安慰他说,虽然自己也在“舞池”里见过不少女孩子,但运气还没他好. 从来没遇上过追爱的对象,更不用奢谈睡在一起了。
目前他除了偶尔出门旅游外,什么都不干. 在家有时在房间里跳跳舞,听听音乐,上上教堂打发时间. Bob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圣经,日夜伴随着他,成了精神食粮了. 最后,他还邀请我到他的房间欣赏一下他的舞姿. 房间里空荡荡无一家具,一张极简便的毛毯就当床了. 角落上放着一个小行李箱,开着,里面东西一览无余. 只有几件衣服,一片刮胡刀,一把折叠雨伞,几双袜子,一个小本本夹着护照.如此而已. 其余空间全当作舞池了. 只见他神情迅速进入凝思状态,然后开始拍起掌来,翩翩起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