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营造华人“百老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一句话说:要害一个人,就叫他去办报。大家都知道办报的不易。

在温哥华,人们将这句话推而广之:要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当老板。因为温哥华的营商环境实在太差。

但是,有一对夫妻不信这个邪,不仅在温哥华创业,还选择了比办报风险更大的演艺市场。他们花八百多万元买下温哥华最好的剧院——温哥华大剧院(The Centre),接二连三制作高成本舞台剧,目前正在上演的大型歌舞剧“兵马俑”就是他们投资三百万、用两年时间精心培植的大制作。

这对夫妻就是罗启仁、李赛凤。

“百多位演艺人员漂洋过海”

“兵马俑”之所以成为城中盛事,首先是因为它是一部有八十多位演员参与演出的大型歌舞剧,加上幕后工作人员,总共一百三十多人。

“这么庞大的队伍,一百多人飞过太平洋,到北美来演出,好难得!”Dennis(罗启仁)的话,颇有浪漫的味道,但他们组织演出所经历的一道道难关,却一点儿也不浪漫。把这么多人带到北美,仅签证一项就遇到大麻烦;还要保证那么多服装道具布景及时运到并且安排妥当;在演出之前又出现罢工,令他们担心能否如期开演......还好,一切都有惊无险。

“兵马俑”给人的感觉,如同Dennis一样,追求的是浪漫的境界,它场面大,布景、道具、服装气派华丽,讲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那段历史,将众多事件串连一起,融合中国民族舞与现代舞、美声唱法和民乐,中间穿插了杂技、武打等,把中国传统艺术用现代手法包装,中西结合,相得益彰,是一出别开生面、有新意、有想法的好戏。目前,“兵马俑”已在大剧院上演十天,成为城中引人注目的焦点。

用“百老汇”式的歌舞剧呈现中国历史,手法相当新鲜大胆,制作者对此剧寄予的期望也非常高。这样有水平、有追求的好剧接连上演四个星期,为温哥华的5月带来惊喜的亮点。有人总结说,这是温哥华艺术生活的质的飞跃,似不为过。

“兵马俑”在温哥华连演32场,本月底转战多伦多,演24场,然后南下美国丹佛,上演16场。中国的演出队伍,在北美连演72场,这样的规模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朋友们都为我们捏一把冷汗”

罗氏夫妇做事追求完美,这从“兵马俑”上乘的布景、道具和服装,以及演员的精挑细选上可见一斑。事事求好,成本就低不了,三百万投进去,能不能收回来,谁都说不准。Moon(李赛凤)笑着说:“朋友们都为我们捏一把冷汗。”也有人称他们是一对傻瓜。

Dennis是香港世家子弟,出身自大家族,兄弟几个受西方教育,Dennis是一名外科医生,在美国行医十几年,是有名的“快手”。

或许外科医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脑、手、心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手术,是一种另类创作。“快手医生”生就一颗艺术之心,热爱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去北京爱逛古玩城,历史朝代一清二楚。Moon说,他是家里最亲近中国文化的。所以其他兄弟负责家里的股票生意、地产生意,而他选择做艺术。

之前,Dennis眼中的中国舞就是甩甩丝带、打打腰鼓什么的,没有多大的观赏性。一次,自幼习舞、曾在香港开过舞蹈学校的Moon带他去中国舞蹈学院看表演,让Dennis大开眼界,他被中国舞的魅力震慑,萌生了做中国歌舞剧的想法。

从此外科医生放下手术刀,拿起笔编写剧本,拿起指挥棒参与制作排练,在Moon的眼中那真是不可思议。这对夫妻,一个在台前统览大局,一个在幕后打点操持,夫唱妇随,为了他们心目中浪漫的艺术,不畏艰难地向前冲。

Moon说,家人对他们的选择大力支持,三百万的投资就是她的公公婆婆拿出来的。老人家说,不要担心亏不亏,只要做出来的东西好,有意义,观众们欣赏就可以了。这句话大大减轻了Dennis与Moon的精神压力。

问起Dennis投资回报的事,他说:“你们别替我担心这些事,做艺术是赚不了钱的,想赚钱就不做这样的事了。我随时都可以不做,但是我是想将中国文化带到外国市场,为我们华人做些事情,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是两头不讨好”

这两年多开辟艺术市场的经历,用Moon的话说是:“我们两头不讨好”,这两头,一头是东,一头是西。

在中国,他们聘请的演员都属于各艺术团体,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必须预定好演出时间,这就需要和各个单位沟通协调,有些单位言而无信,签好了合约又反悔,令日程安排充满变数。

在创作排练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创作人员对海外观众的欣赏要求和习惯不了解,创作理念上有差距,导致意见难以统一。有的人固执己见,有的人撒手不理。所以在中国他们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和各方面沟通。

在温哥华大剧院,那些西人雇员不满意老板越来越多地雇用华人,认为这一行华人做不来,所以常常找些由头惹事生非。

Moon说:“回到中国,人家把我们当外国人,在温哥华,人家也把我们当外国人。真是两头不讨好。但是我们希望做一件可以讨好观众的事情。”

Moon是“打女”出身,主演了40多部武打片,为了“兵马俑”,她回复了“打女”本色,事无钜细,亲自打理,管理服装、道具、布景,还亲手为演员化妆。认识她的记者说,最近她真是清瘦了好多。

Dennis的紧张程度更高,因为罢工使演员的排练时间由九天减少到四天,首场演出时他非常担心,直到落幕时观众席上响起热烈掌声,一颗提着的心才算踏实下来。

这两夫妻好像在“自找苦吃”,受益的就是温哥华观众了。

“艺术是一个城市的心和灵魂”

两年多前,用八百多万元买下温哥华大剧院,使Dennis成为一些西人评论家攻击的对象。事关该剧院是本地最好的演出场所,是艺术与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和艺术是城市的灵魂,这个灵魂的钥匙掌握在华人手中,势必令一部分西人心里不悦。一些评论家甚至超出了评论的界线,把笔锋对准Dennis个人,做人身攻击。有人甚至让Dennis“回家”,别玩了。

Dennis说,我跟那些攻击我的人没有任何过结,有的根本没见过面,没打过交道,他们用那么狠的话伤我,只能说明他们心胸狭隘。有些人很不愿意见到越来越多的大生意掌握在华人手中,是以诸多挑剔。

Dennis将观众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什么戏都看的,一部分是什么戏都不看的,而最大部分的观众属于灰色地带,可能看,可能不看。于是评论家的意见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那几位专栏作家对“兵马俑”的批评和责难,使西人观众的上座率大受打压。

Dennis说,我不是骄傲,不是说“兵马俑”没有瑕疵,任何一出剧,不管它上演了多少次,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更何况我们台前幕后的人员那么多,不可能一点都不出错。我们也在听取意见,在改进,其中有一幕戏,由于太拖沓,已经删掉。

有的人抱怨票价贵,打电话问什么时候打折。Dennis无奈地说:我没有指望靠这部戏赚大钱,观众想打折也是正常。但是我们在定票价时心中有数,这么多演员,是一般“百老汇”剧的三倍,服装布景道具也同样,我们的戏为什么不能和“百老汇”的定一样的价钱?我不能让人觉得中国人的东西就要降价,座位空就空,满就满,不求人。

然而,当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热烈鼓掌,当素不相识的人握住他的手说“This is the best show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当他知道有人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观赏“兵马俑”,Dennis的心里又觉得非常温暖,又信心十足了。他说,我们就是要提高中国的演艺水平,和“百老汇”剧碰头。

“‘兵马俑’是一场试练”

有人说,艺术在温哥华是没有市场的,观众们被惯坏了,总想“白看”,不肯花钱买票。这话不假。“兵马俑”的上座率就比两年前的“天地七月情”还差得多。这对从事演艺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件气馁的事。

Dennis说,住在温哥华的人没有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做事都想为自己好,中国人、意大利人、韩国人、菲律宾人,都集中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不去接受其他族裔的文化艺术。

他说,所谓Multiculture(多元文化)不只是少数族裔的艺术,白种人也包括在内的。在艺术领域,没有所谓的mainstream(主流)、支流,每个族裔的艺术都是mainstream,这样才是真正的Multiculture。

目前,“兵马俑”在多伦多的售票情况相当好,而美国丹佛市的16场演出已经卖掉了10场,届时州长、市长都会光莅,这都使Dennis感到安慰。

Dennis说,“兵马俑”是一场试练(test),是对本地市场的一次试练,也是对温哥华大剧院寻找经营方向的一个试练。我在考虑如何能够制作一些低成本的剧目,来适应本地市场。同时也想培植一出可以常年在大剧院演出的舞台剧,使它成为温哥华的一大特色......

看来,罗启仁和李赛凤这对热爱艺术的夫妻,是会继续“傻”下去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