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9月1日,德国元首相信英国不会捍卫不可防御的但泽,1961年,赫鲁晓夫相信美国不会坚守不可防御的西柏林,都是犯了低估英美战争意志的重大错误,他们仅从一场战役的军事角度考量了英美的反应。很多中国人都认为美国不会介入台海战事,因为对美国来说,台湾在军事是难以防守的,而且美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实际上,这个判断的依据存在严重的错误。原因很简单。从英美外交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军事上难以防守从来不是政治决策上是否因此介入的根本因素,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元首认为英国不会为了保卫波兰的但泽自由市而与德国开战,因为但泽在军事上是无法防守的,但实际上,两天之后,英国恰恰因为但泽危机而对德国宣战。1948年、1958年和1961年,苏联纠集大军包围孤立无援的西柏林,试图逼迫英美从该市退出,但三次危机使得英美苏进入一触即发的军事对峙和战争动员,英美并未退出西柏林。从军事防守的角度看,英国没有比为了保卫区区但泽市而与德国开战更加愚蠢的事情了,因为英国根本就没有力量介入这场战事,更何况德国的军事力量强于英国。同样,从军事防守的角度看,英美没有比为了保卫区区西柏林市而与苏联进入临近战争的状态更加鲁莽的事情了,苏联领导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也基于此发动了三场柏林危机,但英美最终证明,他们为此不惜一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判和结果?原因在于1939年的德国人和1948年的苏联人,不能理解英美作为世界帝国的原则何在?在1939年3月31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下院给予波兰的保证并不包括开战之后的军事介入,打开英国外相艾登的回忆录,你会看到艾登谈到这个保证时,曾提到英国当时并没有具体的军事计划,英国人的说法是——宣称战争爆发后将给予“波兰人
力所能及的支持”——这被当时的德国外交部视为英国不敢介入的托词;英国从未与捷克斯洛伐克签署盟约,不想被不存在的条约束缚,后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与之相同的是,在1948年,美国人也从未明言绝不从西柏林撤退,因为从军事上讲这是无法防守的,但是,一旦苏联对西柏林采取行动,美国反而强化了在该地区的存在,并不惜诉诸于苏联的战争对撞。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在于英美作为世界帝国必须维系其附属国对其承诺的信任,这是其帝国维系的根本原则。倘若英美仅仅为了避免艰难的战争而随时抛弃自己的盟友,这将会使得其整个世界体系产生动摇。最简单的,如果大英帝国轻而易举地抛弃其对波兰的承诺,那么澳大利亚的自治政府、马来亚的苏丹、缅甸的土邦、印度的王公,还会相信英帝国对他们的保护吗?如果不尝试进行战争的努力就退却,那将使得英帝国在原则上土崩瓦解。“我们当然要尊重我们对波兰做出承诺……这不是某个民族的英勇与自由,而且还关乎某种深远的东西……和平只能建立在反对武力与尊重承诺的基础上”——大英帝国外相艾登在1939年8月29日的公开讲话《自由与秩序》美国同样如此,美国的同盟体系本质上依赖于各国对其承诺和保护的信任,倘若美国不战而抛弃其驻守的西柏林市,那么将对世界体系从根本原则上构成重大打击。反之,假如美国人在西柏林与苏联人针锋相对,不惜诉诸战争,则会大大强化美国盟友对其承诺和保护的信心,进而夯实其世界帝国的体系,而三次柏林危机恰恰是美国人催生、巩固和拓展其北大西洋公约的催化剂。就像1938年慕尼黑协议中法国人不战而放弃与自己签署同盟协议的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整个法国在欧洲的同盟体系随即陷入瓦解,1989年苏联在团结工会事变中抛弃波兰共产党的举措也是同样的后果。所以,从根本上讲,1939年德国人眼里的但泽问题和1948年苏联人眼里的西柏林问题,尽管在他们眼里是个小问题,但在英美这种世界帝国眼里恰恰是关乎重大利益的原则性问题——是展现其世界帝国原则可信性与否的考验。很多人会说,美国人从南越和阿富汗的撤退是否冲击美国的地位?事实上的确产生了重大冲击,但是恰恰由于美国在南越战场上整整打了十二年,在阿富汗战场上打了二十年,撤退依然不至于冲垮盟友体系对美国的信任。那么,为何美国不能给台湾当局一张清晰的保证支票呢?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恰恰由于台湾地区临近战争的风险,明确的支票将使得美国外交可能被台湾所挟持并被迫进入战争状态,这是美国政府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事实上,在当前战云密布的情势下美国给出的保证,已经等同于1939年3月31日英帝国对波兰的保证,我们中国人可能很难相信,但这种心态最终会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式的临战冲突爆发。
1934年摄,波兰驻德国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根据A·J·P·泰勒的说法,在二战爆发前,英国的外交被波兰人所挟持,当德国入侵波兰的几天前,尽管英国外交官多次敦促,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拒绝起床,去会见里宾特洛甫听他讲德国对波兰最后的要求。波兰外长约瑟夫·贝克对希特勒不断提要求并以武力逼迫的策略的看法可从他的一句话中体现:波兰不会玩那种游戏。在英国逼迫谈判解决但泽危机的情况下,利普斯基最终打电话要求在1939年8月31号与里宾特洛甫见面;但是在了解到利普斯基只会以大使而非全权大使的身份出席后,里宾特洛甫拒绝会面。第二天,德国对波兰的入侵正式展开。根据泰勒的说法,德国人知道利普斯基谈判的权力有限。那一刻,历史最终将检验两个大国的意志,并在幸运女神的帮助下掀开新冷战的纪元。——————
不知道为什么,从路易十四、拿破仑,到尼古拉一世和威廉二世,再到二战的德国日本和冷战的苏联,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对手总是一厢情愿地迷信一个设想:
那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一个软弱怯懦、腐朽不堪的民族,只需要自己拔出剑来,展现出不怕死的勇气,对方就会立马露怯屈膝。
波旁王朝首相、外交家韦尔热讷伯爵是英国人的死敌,他将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为软弱腐败的迦太基人,拿破仑波拿巴沿袭了他的称呼,以此强调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蔑视。太平洋战争前,日本舆论家大川周明曾有一个广为流传且被日本人接受的论调,那就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只是贪生怕死的花花公子,只要日本人拔出武士刀,对方就会选择妥协。
最终这些判断都是轻率且错误的。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资治通鉴》
《推荐节目: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法国大革命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述俄国革命》
《推荐节目:现实政治的基准》
《推荐节目:世界各国的长期地缘风险》
《推荐节目:历史成败的具体教训》
《推荐节目:现代政治的技巧》
《推荐节目:王陶陶千聊会员》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点击二维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