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惜哉·魏延将军-------刀劈三国系例之一(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将军四十一回露出小脸,五十三回正式亮相,到一百零五回死于马岱刀下,整整三十四回中,都有英雄事迹可寻,一生战功赫赫,却因“叛国罪”被诛杀,在看《三国》时,我深为其目中无人,自恃功高,以致落得如此下场而遗憾,但翻了翻《三国志》后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一场天大的冤案,此冤案的作俑者,乃篡改历史的第一高手,罗贯中先生。
由于魏延将军的一生与我朝某人有些相似,故大可值得研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在《三国演义》对人相貌极吝啬的描绘中,竟有他的一笔,此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若加上三缕长须,端得又是一个关二爷,此类赤面家伙一般都是赤胆忠心的大忠臣,但为什么一开始就几乎被孔明先生杀掉呢?盖因孔明先生说其人“脑后长有反骨,久后必反”。
何为“反骨”?只有半仙般的孔明先生才可以看出,据我考证,大概我们“不反”的人脑后一块圆溜溜的骨头,该人竟长得像水土流失后的黄土高坡,用手摸之,状如山脊。我朝某人,头型尖长,沿其脉向后,大概亦是这个样子,惜当时绝无人敢言之,偶有山野村夫妄言,皆有牢狱之灾。
为了这块“反骨”,孔明先生一见魏延,便要动刀,并给他寻了一个狼吃羊般站不住脚的借口,“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土,是不义也”。
三国乃混战年代,多少战将择良而栖,得此评语者稀之,不知孔明说此话时,关二爷、黄忠老儿、包括大耳儿刘备脸红否?——其实史书并无此事,——罗贯中为了把诸葛亮造成神,从这里开始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这个伏笔埋了十几年,仅仅是为了他那临终的锦囊妙计之用(此人阴险,深不可测)。
其实,罗先生此笔来得实在勉强,也有些——拙劣。因为在此之后,直到孔明一出祁山之前,魏延的官衔随着他的战功一路高升,一直升到不能再升的地步。
让我们慢慢看。
魏延将军投刘备后,立即被重用。先是刘备携孙夫人逃回江北时,做为关羽的左翼进行接应,随之,在周瑜行假途灭虢之计,被阻于荆州城下时,做为四路围攻人马之一前来掩杀,刘备取川中时,魏延已经升为总预备队的司令官,此后一路中彩,屡建奇功,到刘皇叔以不要脸的方式自领益州牧后,魏延将军已被封为扬武将军,从武将角度看,其位置仅在关、张二缔造元老之下,而五虎将中的其余三位,官衔均不如他。
(至此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黄忠老儿虽被魏延救了老命,都屡屡与之过不去,争功不算,还打小报告,让刘备立斩自己的救命恩人(62回),却原来魏延曾是黄忠属下,投降后火箭似的提升,令其心理不平衡矣,看来该老家伙虽然能开二石之弓,“窝里斗”的劣根尚存。)
魏延将军既不是靠裙带,也不是靠结拜,更不属摇尾系统,他的战功真正是在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在刘备死前,他救先主,提冷苞,杀张任,败张合阝,夺瓦口,在斜谷界口,一箭射向曹操人中,令老瞒折去门牙二个,此等功绩,恐怕五虎上将亦不得不服。
就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把持了西蜀大权后,这位长着“反骨”的元帅,仍有卓越的不凡:擒孟获,收姜维,斩曹遵,斩王双,伏张合阝,一路建功,无人可比。
《演义》中,把这一切都说成了孔明之功劳,这自然无话可说,对魏延将军的官衔,淡淡带过,也可恕,(魏延将军的顶峰时期官衔众多,镇北将军,封都亭侯,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等等。)但罗先生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贪污魏延将军一段最精彩的话,在这里,由我补出。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众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蜀书。
佩服呀佩服,不是佩服刘备的知人善任,也不是佩服魏延的豪言壮语,而是佩服罗贯中先生为捧杀一人而不惜血本的高超技术,如此人转世到我朝,让他做一个史官,我们的历史,岂不可以写得它更加天衣无缝?
魏延将军功高震主,有些傲气,(特别是与文人不和),这是有的,也是他的弱点之一,但真正让孔明对他产生反感,以致到后来对他失去信任的,根本原因,却是二人之间军事路线上的分岐。
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为,这些行动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击灭曹操,重兴汉室,而是以攻为守,只求保住西蜀一方天下而已,而魏延将军不知道他这一阴谋,所以在一出祁山时,就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张出子午谷北上,直捣长安,短兵奇袭,配合大部队一举破敌,以完成先主之遗愿。
孔明偏居一隅的心思自然不会告诉任何人,而血气方刚的魏延将军恰如前朝某位将军一样,一心只要建功立业,忠心报国,所以这种与最高统帅原则上的分岐无法融合,以致到了孔明四出祁山仍然失利后,这种分岐上升到了几乎要反目,也使大权在握的诸葛亮动了除掉魏延的杀机。
如果魏延将军一开始就对孔明先生的战略思想言听计从,那诸葛先生的军事接班人肯定是魏延无疑(这其实是刘备的安排),但由于这个分岐,诸葛亮开始一步一步削弱了魏延的权力,先是由马超接替了他汉中太守之职,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到四出祁山时,又加了一个参军杨仪,在军事阵营中,形成了三套马车,这种内部的相互牵制,看似井井有条,其实造成了不团结,也造成了六出祁山的最后一次失败。(这是罗先生的生花妙笔,不动声色的埋下了杀害魏延的条件。)
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赞誉之辞,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都是因为其人确实高风亮节,鞠躬尽瘁,也确实有治军的本事,正是在这个光环之下,人们往往不愿看到他的弱点,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我以为),还是大可商磋的,特别是在他掌权后,几次用人不当,造成大的失误,可真算不上英明。在战略决策上的错误,也不是值得猛吹的事情,我认为《三国志》评价该人的几句话,十分中肯,“诸葛亮之为相国,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矣,虚伪不齿,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街亭之失也好,黄皓乱权也好,虽是用人失误,却不算太要命,把军事大权交给不懂战略,又为人狷狭的杨仪,却是很致命的,两员文武兼备的战将,都要听命于不懂军事的文人指挥,姜维稳重,也有心机,不敢多言,而身经百战的魏延却难以容忍。按其本意,军师已死,你杨仪带人把尸体护送回成都就行了,留我与姜维去扩大战果,也许还能胜利,况且,为了一个死尸,就放弃战机,是不应该的事,用他的话说:“丞相虽亡,还有我魏延在。为什么要以一人死而废天下之事?况且我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给你杨仪断后?”
魏延在这里犯了第一个错误,他不该在孔明先生尸骨未寒之时,就立即改变其遗嘱,更不该小看阴险的善于打小报告的文人,换句话说,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这就开始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他的第二个错误就显得有些低级了,因为杨仪不听他的话,他竟敢派人烧掉南归的栈道,使数万蜀军难以逃回,虽然他的本意是要与魏军一战,却惹怒了人心惶惶的四川籍官兵,这一举动彻底把自己逼上死路,其结果也显而易见:官兵作鸟兽散,仅留几骑,无奈回逃中被杀。
这几件事,都是在孔明死后数日内发生的,但这条路却是罗贯中在《演义》中用了十几回来铺垫的,只为证明一个事实:孔明有言在先,此人脑后有反骨。我死之后,他必反,所以要设计伏之。
可怜的魏延将军不明不白地死了,还永久地背着由罗先生加在他头上的叛国罪名,一生征战,智勇双全,为先主后主立下无数战功,他没有死于血雨腥风的战场,却死在了阴险的自己人刀下,哀哉!悲哉!
让我们来联想,假如诸葛亮一开始听从魏延之计,两路出山,是不是可以取长安,破潼关?既使无力直捣洛阳,是不是也能把边境向外推几百公里?假如丞相死后,魏、姜二位携手向敌,是不是可以给相持了数月的魏军一个重创?假如有幸在最后一战杀灭了司马父子,是不是就没有了后来的“三国归晋”?
“假如”可以改变历史,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杨仪是何等小人,魏延死后,他竟然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把魏延的首级用脚乱跺,并命人灭了魏延的三族,——但此人狼子野心没有多久就昭然天下了,原因是后主按丞相遗嘱,命蒋琬为丞相后,杨仪竟说:“丞相初亡之际,我若领兵投降北魏,怎么会落得如此?令人追悔不及?”原来有叛国之心的,乃此君也。——他的结果也不怎么样,此言传到宫中,后主大怒,立将其废为平民,发配汉嘉郡,后又因其上书诽谤,收入狱中,自杀而亡。
《演义》对这一段做了些修饰,后主念魏延前功,赐棺椁葬之,(罗先生还算有些良心),杨仪虽削官为民,却没有下狱,加了个“羞愧自刎而死”。
在孔明死后这场惊心动魄的夺取军事指挥权的斗争中,得便宜的却是姜维,他稳稳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却改变了诸葛亮以汉中为根据地的战略意图,九伐中原,一仗未胜,加速了西蜀的灭亡。——这已是后话了。
魏延将军死了,杨仪长史死了,三国中的英雄豪杰都死了,但历史却留了下来,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段历史却恰恰是最不真实的一段,因为有一个篡改历史的惊天大高手重新编写了这一段,他的手段太高了,——误导了中国百姓几百年。
中国人善善恶恶,见不得性格复杂的人物,罗先生投其所好,塑造了一个个虽不真实却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们要感激做为一个伟大小说家罗先生,他给我们茶余饭后带来了无穷乐趣,也给文人墨客提供了可以混饭的素材,但是,他真不该让魏延将军以这样的形象留在后人的印象里,如果我有机会重写《三国演义》(当然这是在做梦),我一定会把杨仪、费祎等写成奸臣,而魏延将军等是蒙冤而死,若干年后,还有被“平反昭雪”的一天。
写到这里,掩卷长思:世道险峻,当你在拼命地为一个事业奋斗时,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算计你,当你津津有味地看一位伟人传记时,你也根本不知道写这本传记者是不是罗贯中先生的传人,当你眉飞色舞地看电视中舌箭唇枪的精彩时,你根本不知道这都是张冠李戴,当你苦苦地研读史书时,更不知道你看到的究竟是演义还是历史,呜呼,人世一局棋,糊涂乱如泥,谁是谁非,永远是个谜,若想搞清楚,当心出问题,莫如当戏看,大家都欢喜!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