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建筑专家谈国家大剧院重新动工
--------------------------------------------------------------------------------
作者: 萧默 (送交者: 一读者) 2001年6月17日 15:34 http://www.clibrary.com
萧默答法新社记者金戈女士访谈
2001年6月7日
记(记者):萧先生,我是法新社驻北京记者。国家大剧院又开工了,您知
道吗?
萧(萧默):知道。
记:我读了您最近发表在《城市规划》杂志上的文章,知道您反对国家大剧
院方案。你认为,现在为什么又复工了?
萧:不知道,我没有读到过关于这件事的官方解释。据我所知,曾经有许多
知识界和建筑界人士对贵国建筑师安德鲁先生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提出了
反对意见,给中央上交了建议书,包括4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00多位建筑师和规划师,还有大约40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工作者和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工作者,都强烈反对这个方案……
记:您刚才说的建筑历史界等人士是多少位?
萧:我记得在上书上签名的人大约有40位。这封上书已经刊载在《城市规划》
上了,您可以去查对,不过这份建议书的签名现在还在进行中。
记:既然这么多人反对,为什么还是复工了?
萧:我不知道。据我所知,三批人士的上书都没有得到过任何答复。当然答
复的方式可以多样,不一定是直接的,比如通过答记者问,或是召开一个什么会
议,沟通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什么人要与我们沟通,我们没有得到过任
何答复和解释,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工了。
记:你认为为什么不答复呢?
萧: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要说的也就只能是猜想了。我猜想,大概是有
关方面的人士比较缺乏对话的习惯吧!对话,您懂吗?就是说,他们大概觉得没
有对话的必要。
记:您对安德鲁方案最大的反对意见是什么?
萧:显然首先是它完全忽视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国家大剧院和一般的建
筑不一样,应该具有国家文化的象征性意义,体现出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和它的
传统,但安德鲁的方案却是一个完全外来的西化的形象,又放在北京的心脏地带,
在天安门和中国皇宫附近,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您能够容忍在巴黎香榭里舍大
街上,在罗浮尔宫前面建造一座与法国传统格格不入的如此巨大的建筑吗?我去
过巴黎,当然也看到了一些出格的东西,比如蓬皮杜中心……
记:是的,那是一座招惹了很多批评的建筑。
萧:但你们法国人很聪明,这个出格的东西并没有放在很显眼的地方,虽然
也是在市中心地带,面临的却只是一条很窄的不起眼的小街。当然,罗浮尔宫前
面也有一个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
记:也有人反对它。
萧:但那是不同的。罗浮尔宫需要扩建,如果不采用贝聿铭的办法,在罗浮
尔宫前面拥挤着一大堆全新的建筑,那将会是一种什么场景!贝聿铭很了不起,
他把建筑向地下发展,人们看不到,只在地面留下了一个入口,金字塔就是入口
的天窗,是透明的,体量也不大,虽然也影响了原有的外观,还是可以接受的,
是所有不可接受的方案中最接近于可以接受的一个。
但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不一样了,它是那么巨大,与周围环境是那么格格
不入,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然不能接受了。
还有,安德鲁本人的狂妄,我指的是他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轻蔑态度和
对中国人民的不友好言论,也是促使我更加反对这个方案的原因。
我是中国人,当然热爱我的国家包括她的文化,所以我对他非常反感。比如
他说:公众怎么想是不重要的,只要领导人同意就行了。他的这句话,是对中国
人民的最大不恭。
记:既然这样,你认为中国的领导人为什么还会支持他呢?
萧:我想这是个素质问题。我指的不是中国最高领导集体,任何国家的人民,
都不可能要求他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什么都懂,要求他们都是建筑艺术家,我指
的是具体操办这件事的领导人,也就是中间层级的操作人。他们应该是专家,至
少应该尊重专家,如果这一批人的素质达不到,事情就办不好,所以几十位院士
的上书才说,是他们误导了中央。
记:你对北京的建设还有什么看法,是不是搞得很好。
萧:不是,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走到街上,乱哄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没有一个主题。但巴黎却给我很好的印象,传统街区保护得非常好,一到那里,
就可以感受到巴黎特有的城市特色和她的文化。
记:是的,巴黎的城市建设现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能乱来。但是,北京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萧:我想这还是个素质问题。您知道梁思成先生吗?
记:不太清楚。
萧: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是我的老师,已经去世了。今年是梁先生
诞辰100周年纪念,在北京开了三次纪念会,三次会都邀请我参加了,两次我都发
了言。他在50年代初就建议在北京的西边开辟北京新区,把新建筑放到那里,老
区主要是保护,即使有新建筑也要与原有风貌协调,尽量保存下来,包括她的城
墙、城楼,但这个建议没有被接受,把所有的城墙全拆了,城楼也只留下了几座。
人们不感到可惜,他们不知道,这都是文化的最好体现,拆了就没有了。
记:是的,古建筑是文化最好的代表,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萧:在罗马,两千年以前的城墙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罗马一座火车站旁边,
我就看到了一段城墙,只有一小段,也精心地保存下来了。可是中国人好象不怎
么珍惜这些,可以说,现在甚至包括一些文化界人士,还有好多建筑师,似乎对
这些事都觉得无所谓,我感到十分痛心。所以,虽然举行了三次梁思成先生的纪
念会,参加会议的人都很激动,但是,如果人们尤其是有关领导人的文化素质得
不到提高,我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记:萧先生,我知道您在中国是第一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反对安德鲁方案的
学者。
萧:为了这件事我写了4篇文章,包括您在内,接受了3次记者访谈。
记:顺便问一下,您今年多大年龄了,还有,是在哪里工作?
萧:我63岁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工作,是研究员,清华大
学博士。
记:研究员?是不是professor?
萧:研究员相当于教授。
记: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们以后还可能再与您联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作者: 萧默 (送交者: 一读者) 2001年6月17日 15:34 http://www.clibrary.com
萧默答法新社记者金戈女士访谈
2001年6月7日
记(记者):萧先生,我是法新社驻北京记者。国家大剧院又开工了,您知
道吗?
萧(萧默):知道。
记:我读了您最近发表在《城市规划》杂志上的文章,知道您反对国家大剧
院方案。你认为,现在为什么又复工了?
萧:不知道,我没有读到过关于这件事的官方解释。据我所知,曾经有许多
知识界和建筑界人士对贵国建筑师安德鲁先生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提出了
反对意见,给中央上交了建议书,包括4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00多位建筑师和规划师,还有大约40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工作者和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工作者,都强烈反对这个方案……
记:您刚才说的建筑历史界等人士是多少位?
萧:我记得在上书上签名的人大约有40位。这封上书已经刊载在《城市规划》
上了,您可以去查对,不过这份建议书的签名现在还在进行中。
记:既然这么多人反对,为什么还是复工了?
萧:我不知道。据我所知,三批人士的上书都没有得到过任何答复。当然答
复的方式可以多样,不一定是直接的,比如通过答记者问,或是召开一个什么会
议,沟通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什么人要与我们沟通,我们没有得到过任
何答复和解释,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工了。
记:你认为为什么不答复呢?
萧: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要说的也就只能是猜想了。我猜想,大概是有
关方面的人士比较缺乏对话的习惯吧!对话,您懂吗?就是说,他们大概觉得没
有对话的必要。
记:您对安德鲁方案最大的反对意见是什么?
萧:显然首先是它完全忽视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国家大剧院和一般的建
筑不一样,应该具有国家文化的象征性意义,体现出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和它的
传统,但安德鲁的方案却是一个完全外来的西化的形象,又放在北京的心脏地带,
在天安门和中国皇宫附近,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您能够容忍在巴黎香榭里舍大
街上,在罗浮尔宫前面建造一座与法国传统格格不入的如此巨大的建筑吗?我去
过巴黎,当然也看到了一些出格的东西,比如蓬皮杜中心……
记:是的,那是一座招惹了很多批评的建筑。
萧:但你们法国人很聪明,这个出格的东西并没有放在很显眼的地方,虽然
也是在市中心地带,面临的却只是一条很窄的不起眼的小街。当然,罗浮尔宫前
面也有一个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
记:也有人反对它。
萧:但那是不同的。罗浮尔宫需要扩建,如果不采用贝聿铭的办法,在罗浮
尔宫前面拥挤着一大堆全新的建筑,那将会是一种什么场景!贝聿铭很了不起,
他把建筑向地下发展,人们看不到,只在地面留下了一个入口,金字塔就是入口
的天窗,是透明的,体量也不大,虽然也影响了原有的外观,还是可以接受的,
是所有不可接受的方案中最接近于可以接受的一个。
但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不一样了,它是那么巨大,与周围环境是那么格格
不入,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然不能接受了。
还有,安德鲁本人的狂妄,我指的是他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轻蔑态度和
对中国人民的不友好言论,也是促使我更加反对这个方案的原因。
我是中国人,当然热爱我的国家包括她的文化,所以我对他非常反感。比如
他说:公众怎么想是不重要的,只要领导人同意就行了。他的这句话,是对中国
人民的最大不恭。
记:既然这样,你认为中国的领导人为什么还会支持他呢?
萧:我想这是个素质问题。我指的不是中国最高领导集体,任何国家的人民,
都不可能要求他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什么都懂,要求他们都是建筑艺术家,我指
的是具体操办这件事的领导人,也就是中间层级的操作人。他们应该是专家,至
少应该尊重专家,如果这一批人的素质达不到,事情就办不好,所以几十位院士
的上书才说,是他们误导了中央。
记:你对北京的建设还有什么看法,是不是搞得很好。
萧:不是,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走到街上,乱哄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没有一个主题。但巴黎却给我很好的印象,传统街区保护得非常好,一到那里,
就可以感受到巴黎特有的城市特色和她的文化。
记:是的,巴黎的城市建设现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能乱来。但是,北京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萧:我想这还是个素质问题。您知道梁思成先生吗?
记:不太清楚。
萧: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是我的老师,已经去世了。今年是梁先生
诞辰100周年纪念,在北京开了三次纪念会,三次会都邀请我参加了,两次我都发
了言。他在50年代初就建议在北京的西边开辟北京新区,把新建筑放到那里,老
区主要是保护,即使有新建筑也要与原有风貌协调,尽量保存下来,包括她的城
墙、城楼,但这个建议没有被接受,把所有的城墙全拆了,城楼也只留下了几座。
人们不感到可惜,他们不知道,这都是文化的最好体现,拆了就没有了。
记:是的,古建筑是文化最好的代表,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萧:在罗马,两千年以前的城墙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罗马一座火车站旁边,
我就看到了一段城墙,只有一小段,也精心地保存下来了。可是中国人好象不怎
么珍惜这些,可以说,现在甚至包括一些文化界人士,还有好多建筑师,似乎对
这些事都觉得无所谓,我感到十分痛心。所以,虽然举行了三次梁思成先生的纪
念会,参加会议的人都很激动,但是,如果人们尤其是有关领导人的文化素质得
不到提高,我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记:萧先生,我知道您在中国是第一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反对安德鲁方案的
学者。
萧:为了这件事我写了4篇文章,包括您在内,接受了3次记者访谈。
记:顺便问一下,您今年多大年龄了,还有,是在哪里工作?
萧:我63岁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工作,是研究员,清华大
学博士。
记:研究员?是不是professor?
萧:研究员相当于教授。
记: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们以后还可能再与您联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